文号 | 宜政发[2008]63号 |
制发机关 | 宜兴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12-08-22 |
文件类别 | |
文件状态 | 执行中 |
各镇人民政府,环科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街道办事处,市各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为确保全面完成工业经济年度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有力支撑,现就我市2008年工业经济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以项目为抓手,以园区为载体,以创新为动力,推进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结构优化,确保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二、主要目标 1、经济总量目标 (1)规模以上工业现价总产值:1563亿元,增长23%。 (2)工业销售收入:1705亿元,增长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3%。 (3)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650亿元,增长18.8%。 (4)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16.3%。 (5)工业利润:83.5亿元,增长16%。 (6)工业投入:完成工作量163亿元,增长17.5%。 (7)到帐市外(内资)项目资金:27亿元,增长10%。 2、结构调整目标 (1)产业集聚度:八大优势产业占规模企业比重7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到40%以上。 (2)工业园区集中度:当年新增用地的新办企业入区率100%,老企业搬迁入区率100%,入区项目投入占全市投入的比重85%以上,园区产出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81%。 (3)专项整治:关停并转化工企业80家;琉璃瓦企业70家以上;水泥机立窑全部拆除到位。 3、节能降耗目标 (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8%以上。 (2)实施投入千万元以上或年节约标煤1000吨以上的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项目10只。 (3)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50家,能源审计企业30家。 三、重点措施 1、以优化投资结构为目标,确保工业投入持续增长。大力推进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重点项目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对重大项目的政策支持;对重点项目实行跟踪推进,帮助企业化解项目要素制约,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实施、及早竣工投产。做好对金辉集团、灵谷化工、精密钢管等一批特大型项目的跟踪服务。实施市定工业重点项目250只以上,其中超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只。大力引进优质项目。强化产业招商理念,变“投量导向为主”为“产业导向为主”,按照促进产业链延伸配套、产业集群发展的原则,重点引进龙头项目、产业链高端项目、基地型项目和高附加值项目,充分借助优质外力构建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大力实施技改项目。围绕“做强优势产业、做大高新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做精特色产业”目标,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全市技术改造项目投入占全市工业投入的比重达到65%以上。 2、以集聚集群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功能。加快构建发展要素集约区。积极探索整合资源为园区服务的新办法、新思路,尽量使各种要素向园区倾斜。全面推进园区道路、污水处理、绿化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配套功能、承载功能和生态功能。继续推进园区拆迁腾地工作,形成尽可能多的招商净地。工业集中区计划完成拆迁30万平方米,腾出净地3500亩。加快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区。以工业园区(集中区)总体规划修编为基础,进一步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划分园区功能,明确产业定位,实行错位竞争、差别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园区、品牌园区和主题园区。重点推进官林电缆、丁蜀陶瓷、新建化纤、西渚亚麻、高塍环保、新庄灯具等特色产业集中区建设,提升集中度,延伸产业链,放大特色产业品牌效应,做大做强做优园区“块状经济”。加快构建工业产出集聚区。按照新上项目、搬迁企业一律进入园区的原则,加快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引导园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促进中小业主进入园区利用标准厂房创业发展。确保园区产出份额达到81%。 3、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加速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突出发展高新产业。积极实施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和“双高一优”等项目;通过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发展;加快研究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新兴产业扶持政策,通过引进建设一批新兴项目,培育一批高成长企业,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加快培育形成LED、光电等新兴产业,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着力提升传统产业。依托现有传统特色产业基础,加快制定完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走出一条由“点”(大企业)到“线”(产业链)再到 “面”(产业群)的产业发展道路。瞄准行业高端目标,更加注重国家级产业基地的申报和创建工作,全面提升电线电缆、环保设备、纺织织造、机械制造、陶瓷、灯具等特色产业在全国同行业的地位,争取更多“话语权”。以提高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为目标,鼓励企业的投入重点向先进技术装备倾斜,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提升企业制造能力,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快淘汰劣质产业。坚持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不放松,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以重点突破为带动,继续狠抓以化工、琉璃瓦生产企业专项整治为重点的“三高两低”和“五小”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4、以扩大经济总量为目标,增强规模企业支撑功能。壮大“龙头”规模。优化完善大企业大集团服务通道,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加快各类要素向强势企业集中;加快提升“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国际化经营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争取百亿企业再增加1-2家。扩充“中坚”队伍。引导优良资产、优势资源向50强企业集聚,推动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引导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走“专、精、特、高”发展道路,在传统特色产业中培育和形成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使之成为引领和带动我市传统特色产业上档升级的主导力量。扶持“潜力”企业。选择一批最具成长性,有望在年内形成“亿元销售”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和培育的对象,通过整合利用财政、金融、政策等优势资源,促使这些企业做专做强做大。重视扶持培育一批产业层次高、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强,对我市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高新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成长型企业。力争形成年销售超亿元的成长型企业200家以上。 5、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提高企业发展水平。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鼓励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创新基础较好的大企业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拓展联合领域,提升联合层次,创新联合机制,全面开展科技经贸对接活动,逐步建立市场化、多形式、多层次的产学研联合方式。始终坚持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来抓,使之成为我市企业自主创新的主渠道;全力推进“以十促百”工程,培育形成10家技术创新型示范企业,通过典型的引领作用,引导和鼓励100家重点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推动规模骨干企业建设“一站两中心”等企业技术研发机构,重点推进远东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天地生物肥料、乐祺公司纺织印染等工程中心建设。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机构2-3家。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加强企业家队伍和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力度引进“领军型”科技人才;鼓励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培养适用技能人才。探索融资渠道创新。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应对“从紧”货币政策。鼓励企业与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合资合作,承接更多的资金和项目落户我市;支持和引导规模企业做大做强主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发展,在巩固和扩大境外上市成果的同时,把握国内资本市场发展机遇,推进一批骨干企业突破A股市场,推进一批优质中小企业进入创业板市场。力争新增上市企业3家以上。强化管理机制创新。以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为目标,制定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鼓励政策,引导规模企业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大力提升生产集成化水平,节约运营成本;引导企业实施信息系统、资源计划、供应链的科学化管理,强化业务流程重组,加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重视品牌理念创新。深入实施品牌、标准化战略,加强政府引导,强化政策激励,鼓励企业积极争创品牌和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升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发挥品牌带动效应及其对资源的整合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向品牌龙头企业集聚,打造一批既具有市场竞争力又代表宜兴形象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6、以节约资源能源为目标,加快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源头管理。严格项目准入审核,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核准的刚性依据,坚决遏制高能耗行业、项目的发展,从源头杜绝能源的浪费。狠抓能耗大户。深入开展“百家企业节能竞赛”活动,通过强化能源计量、规范能源统计、推动节能技术进步、加强能源审计等措施,实现全社会合理使用、节约能源资源。加强对重点高耗能企业的监督检查,下达节能降耗目标任务。3月底前,15座水泥机立窑生产设备拆除到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8%以上。实施节能项目。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术引进,加快节能项目建设,挖掘节能降耗潜力。淘汰落后用能设备100台套以上。重点抓好青狮水泥等投资千万元以上节能项目的实施。推广清洁生产。引导企业从生产全过程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支持企业通过改进设计和技术进步实施清洁生产,进一步完善清洁生产促进机制,扶持一批清洁生产达标企业。全年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50家。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引导化工、建材、冶金、纺织等重点能耗行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地利用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等各种废弃物;积极推进行业内不同产业和相关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合理延伸和组合,促进废物循环利用,实现废物“零”排放;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加快将环科园、协联热电等试点园区(企业)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努力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 7、以创优发展环境为目标,保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强科学监测。建立重点跟踪制度。将重大项目、规模企业、名牌产品作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的重点,进行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遇到的难题。建立实时监测制度。整合企业主管部门力量,加强对主导产业运行情况的监测,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情况,对存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提高主导产业抗风险能力。建立定期分析制度。着眼区域竞争形势,定期举行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和目标进度完成情况,找准发展优势和劣势,研究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促进工业经济争先越位。强化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研究制定工业经济扶持奖励政策,为工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切实降低创业门槛,规范行政性收费;加强宣传贡献突出的民营企业家,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社会氛围。提高政务效能。重视并认真抓好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特别是加强项目审批、中介收费、办事效率等突出矛盾和制约。加快建立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建立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化解发展制约。继续加强“政银企”互动对接,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促进担保公司壮大规模,增加融资总量,切实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加强与安徽、苏北等劳动力输出地的联系,组织开展“订单式培训”。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园区建造“新市民”公寓,进一步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的人才环境。 港澳台宝典大全 二○○八年三月十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