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 014046317/2015-02663 | 生成日期 | 2015-01-16 | 公开日期 | 2015-01-16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港澳台宝典大全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综合政务 | 主题(二) | 文秘工作 | 体裁 | 报告 |
关键词 | 总结,报告,发言 | 分类词 | 文秘工作,行政事务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1月14日在宜兴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14日在宜兴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张 立 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宏观环境严峻复杂、困难挑战集中显现的一年。一年来,市人民政府在中共宜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特殊年景中继续保持平稳健康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8亿元,可比价增长8.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5亿元,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65亿元,增长11.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2亿元,增长8.4%;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9600元、20200元,增长9.2%和10.5%。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无锡平均水平。
一、千方百计应对挑战,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金融风险应对有力。健全政银企三方联动机制,打出了对上争取、挂钩协调、积极预防、有效处置等一系列“组合拳”,坚决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全力争取上级支持,促成省级层面召开专题协调会,推动政银企共建经济金融安全示范区。积极化解担保难、转贷难等制约,实施企业代偿贴息扶持政策,高效运转市镇两级贷款周转金平台,帮助千余家企业转贷近300亿元。建立预防恶意逃废债务信息通报甄别制度,完善市镇两级分类处置模式,依法查处三得利恶意逃废债务等75起典型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8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6个多亿。采取综合措施巩固政银企合作关系,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增幅高于全市14.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稳健运行。紧紧扭住实体经济不动摇,发挥企业稳增长主力军作用,完成工业总产值3450亿元,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50家。规模企业产销平稳,工业50强产值增幅高于全市7.4个百分点。支柱产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中超集团、江南电缆、新远程等重点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股权收购、资产并购等途径,实现与一批中小企业聚合发展。骨干企业战略合作稳步推进,宇星工贸与上海华谊合作的着色新材料项目即将试生产,银环与宝钢、中广核、华能等三大央企成功结盟。开展“项目竞赛年”活动,红牛饮料二期、兴盛新材料一期正式投产,丹森树脂、雅克复合材料等项目基本竣工。全市完成工业投入331.5亿元,增长2.9%,技改投入占比达70%。五大主导产业投入占工业投入总量的52%。获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国家级先进集体。服务业质态加快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升至43.4%,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升3.3个百分点。服务业重点项目开工率超95%,八佰伴购物中心建设进度过半,九如城康复医院、体检中心等设施土建完工。大力打造便民消费环境,8家农贸市场完成升级改造,7家品牌超市进驻农村,13家门店被纳入示范早餐工程。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全社会物流总额达3450亿元。电子商务加快兴起,设立电商网店超4000家,跻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旅游业品牌持续打响。4A级景区增至8家。启动国家5A级景区创建,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晋升为省级旅游度假区,阳羡湖、阳山荡获批省级水利风景区。积极借助高铁、互联网、青奥会开展旅游营销,与23家单位建立旅游合作新平台。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素博会等系列活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正式推出“宜帮菜”品牌,58家客栈民宿加盟“智慧乡村旅游”,涌现出湖氵 父洑西村、太华乾元村等乡村旅游新热点。宜兴成为华东地区假日自驾游、休闲度假游的重要目的地,年接待游客数突破1700万人次。现代农业增收增效。粮食生产保持丰收,提前完成“十二五”粮食扩储任务。“三资”投入农业较上年增长33%,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8.5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增至83.8%。2个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全市工商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省示范社数量均居无锡首位。西溪河二期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扎实推进,中央小农水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等称号。
二、全力以赴推动改革,开放创新增添活力
重点改革稳妥实施。财税领域改革力度加大,整合完善促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政策,进一步提升财政扶持绩效。全口径预算体系基本建立,9个部门试点预决算信息公开。强化镇级政府性债务管理,资金、土地、项目“三位一体”管控模式构建到位。提升国资经营管理水平,国有资产年度收益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先照后证”全面启动,丁蜀镇“强镇扩权”第二批下放事项承接到位。电子化招投标正式启用,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制度体系更趋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启动试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基本完成,山林延续承包工作有序开展。营改增试点、户籍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单独两孩新政得到落实。开放合作稳步推进。务实开展招商活动,万石国际石材交易中心、太华中华亲情林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实现工商登记注册外资4.2亿美元,到账市外内资85亿元。外贸总量保持平稳,完成进出口总额56亿美元,陶瓷行业进出口同比增长16.1%。新申报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14个,江润铜业升级为全市首家海关AA类管理企业。境外投资、服务外包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凌志环保、中超科耐特成功登录“新三板”,10余家企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顺利挂牌。与美国海威市结为友好城市。科技创新氛围趋浓。实施六大产学研合作工程,发挥科技镇长团、“海创智库”等资源优势,加大科创要素引育力度,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9只,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77家。顺利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考察。“苏科贷”贷款规模居全省县级市前列。宜刚环保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园区发展再上台阶。环科园紧抓部省共同推进发展机遇,确立“环境医院”发展模式,探索环保产业整合转型新路径;国际环保展示中心正式启用,国家环保设备检测中心主体完工,中节能等大型环保央企成功落户,环保主题园区的品牌影响进一步扩大。开发区与芳桥街道实现统筹发展,承载重大项目优势凸显,引进超10亿元项目2只,清华科技园、阿尔特汽车创意研发产业园等高端载体相继建设,规模工业产值增幅、工业投入增幅分别高于全市14个、9个百分点。陶瓷产业园被评为省新材料特色园区、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市各级各类园区产出贡献率达90%。
三、坚定不移做优形态,城乡面貌持续提升
规划体系深度拓展。适应城乡新一轮发展方向,相继组织城市空间发展多情景研究、宜南山区可建设资源调查,科学编制中心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点、绿道建设等规划。制定农村农户建房规划管理办法,完成100个规划保留村庄的详规编制。重大工程高效实施。全年组织政府投资工程81只,完成投资57.4亿元。市文化中心主体建筑群展现英姿,各功能馆内部装修、设计布展等工作进展顺利;实验小学城东分校主体工程加快推进;新庄大桥、梅林大桥建成通车,太湖大道一期、北市河二期绿化工程全面完工。继续提升老城形态,荆溪南路、解放东路、土城路综合改造如期竣工,宜城、丁蜀8个老小区环境整治到位。阳灵隧道全线贯通,滆湖东路、104国道洑东段建成通车,范蠡大道、范蠡大桥建设有序推进,100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燃气管网扩面、供电网络扩容等工程加快实施。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大力开展省优秀管理城市创建,在全市域构建分级管控、精细管理新机制。积极改善城区重要节点管理秩序,人民南路创成省级城市管理示范路。城区大排档集中经营管理扎实推进、初见成效。全面启动林荫大道三年行动计划,完成7条主干道林荫化改造。试点运行城区学生上下学公交专线。提升改造13个城区平交道口。强势治理城管难点,加大出租车行业整治力度,严厉整顿非法营运等乱象,实现矿产品“开采、生产、运输、装卸”全过程监管。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被住建部列为全国首批中德低碳生态试点示范城市。
四、持之以恒保护环境,生态品牌愈加彰显
治太保源持续推进。以乌溪港、大浦港等4条入湖河道为重点,深入开展污水处理提标改造、企业达标排放、畜禽养殖整治、入湖河道清淤等四大专项行动,水污染防治步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主体工程正式运行,新建污水管网60公里,新增纳管企业51家。完成37家印染企业提标升级和107户畜禽养殖整治任务,清淤农村河道282条、394万方,主要入湖河道水质保持稳中趋好态势,连续七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在全国率先实施水库水源地综合治理项目,横山水库、油车水库及西氿备用水源地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民生环保强势推进。突出“一区、两园、三线”重点区域,完成化工树脂、玻璃钢等46家企业综合整治,气味、噪声、烟尘粉尘等扰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启动重点区域高污染燃料综合整治,完成水泥行业及5家电力企业脱硫脱硝提标改造,继续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力度。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3.4%。实施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25只,完成减排项目21只,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等约束性指标达到考核要求。环境整治深入推进。精心培育建设“陶都美丽乡村”,开展被撤并老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堰头、新芳等10个集镇焕发新颜,西渚白塔村被评为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完成太湖流域一、二级保护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有序启动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改造农业看护房641户,干线公路环境、农户生产条件得到“双提升”。全年修复生态湿地5770亩,复垦工矿废弃地1465亩,绿化造林1.1万亩。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创成率达86%。
五、不遗余力改善民生,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惠民实事进展顺利。全年投入民生资金总量达7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9%。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9.4亿元,解决了一批群众期盼的民生问题。陶都通卡发行超85万张,与“全国城市一卡通”实现互联互通。“无线宜兴”顺利开通,“智慧农村网”上线运行,4G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域。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逾135个、配放总量超过3100辆。保障性住房开工数和竣工数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旅游景区向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开放政策实施到位,“小桔灯”儿童课外守护项目收到预期成效。新青云菜场将于春节前投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完善就业创业“全天候”服务机制,实现新增就业2.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低于省控目标。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保持稳定,新增社保扩面1.3万人,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困难家庭住房保障标准相继上调。市养老护理中心、宜城街道居家养老配餐中心、残疾人“博爱家园”双基工程均如期建成。蝉联全国慈善七星级城市。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资源调整优化,组建宜兴开放大学,创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所、省优质幼儿园4所。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国家级复审,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实现市域全覆盖。“紫砂陶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遗正式启动,“均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周铁镇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区域互动等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成功举办首届企业文化艺术节,被命名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明创建成果丰硕,被中央文明办列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徐汉棠荣登“中国好人榜”,全市“中国好人”累计达9人。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覆盖率达98.5%。市第八届运动会以及世界斯诺克巡回赛、全国越野行走比赛等一系列高规格赛事取得圆满成功。陶博馆成为省内第二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社会治理取得实效。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技防镇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到位,青奥安保任务顺利完成。探索“阳光信访”新模式,信访稳定绩效名列全省前茅。全面推进“政社互动”、社区减负行动,新创全国和谐示范社区3个。社区矫正、社会化帮教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强势推进“六打六治”专项行动,实施重点化工园区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开展危化品运输车辆、民爆行业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连续10年获评全省平安市称号。
六、毫不松懈转变作风,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市政府领导班子及全体组成部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推进“三解三促”常态化,突出解决“中梗阻”等“四风”问题,有效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转作风的意识、优服务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满意率达到93%。积极响应市人大代表“回选区进社区”活动,紧密联系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加强政府工作规范化建设,全面实施重大事项法制审查和法律顾问等制度,制订政府合同管理实施意见,获评“六五”普法中期考核全国先进市。深化政风行风建设,推进公安、教育等8个部门行业基层站所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优化“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运行机制,行权网考核位列无锡市第一。成立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加强系统性政策研究工作。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及时向社会通报政府工作情况。严格执行经济审计、控制节会、规范接待等一系列制度,财政一般性支出较上年压降10%以上。
此外,史志、档案、侨务、民族宗教、邮政、人防、气象、机关事务管理、公积金管理、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优抚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海关、国检、税务、烟草、盐务、海事等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一年,面对特别困难、极其复杂的发展环境,市人民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砥砺前行,大胆探索,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获得了深刻的启示。一年来,尽管遇到的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始终保持“压力再大精神不垮”的斗志,清醒把握、准确研判“三期叠加”阶段性特征,不迷茫、不消极、不畏难,从我做起、义无反顾、扛起责任,使宜兴发展经受住了风雨洗礼。一年来,尽管经济下行的压力前所未有,但我们始终坚守“困难再多发展不松”的信念,找准“稳”与“进”的平衡点和结合点,及时推出一批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政策措施,引导全市上下特别是广大企业始终聚焦、聚神、聚力于发展。一年来,尽管财政收支平衡的难度前所未有,但我们始终恪守“财力再紧民生不忘”的情怀,倾听民声、顺应民意、纾解民忧,将有限财力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使全市人民在困难年景中感受到浓浓暖意。
各位代表,一年发展成果,凝聚着方方面面的心血和汗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离不开社会各界和百万陶都人民的团结拼搏和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宜单位干部职工,向驻宜部队官兵和广大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需要破解的难题,主要是:产业结构性、层次性问题仍然突出,新兴产业还未成势,创新、开放的支撑力不足,转型步伐亟待加快;企业融资担保圈错综复杂,从根本上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的任务依然繁重;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尚未得到深度挖掘和整合,没有充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产业竞争力;民生保障与群众期盼仍有一定差距,社会治理面临较大压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机关部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迫切需要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认真研究,正确面对,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2015年工作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展望全年,在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力保发展平稳向好将是最紧要的任务。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找准发展平衡点、选准工作突破口,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我们将始终高扬“科学发展”主旋律。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将“行稳致远”作为目标追求,加快在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考核导向上求转变,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致力走“既有质量、又有效益、同时兼具速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将更好激发“创新智慧”动力源。坚持改革创新再加力、率先探索不停步,摆脱传统禁锢,改变惯性思维,积极用新思路、新办法化解风险防控、项目招引、债务管理等各类难题,努力使创造性实践转化为突破性成果。我们将加快汇聚“法治精神”正能量。自觉把依法行政体现到决策、执行、监管等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驾驭发展的能力,确保各项政府行为都在法治框架下有序运行。我们将充分展现“尽责担当”精气神。拿出舍我其谁的魄力和百折不挠的韧劲,敢于打硬仗,敢于涉险滩,以敢作敢为的行动凝聚全社会力量,营造“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浓厚氛围。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按照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企业提质、项目攻坚、环境提升、法治保障、民生改善五大重点,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优管理、促改革、维稳定等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健前行,努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完成省、无锡市下达任务;实际到位注册外资达到上级目标要求;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全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抓实体经济,全力确保稳中求进
牢固确立“实体经济是发展之本”的理念,协调各方力量化解风险、强化扶持,努力以实体经济的稳健运行支撑发展全局。坚定不移稳金融。积极推动省政府协调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健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联动机制,力保金融生态安全。加强政府协调,增进银企互信,引导银行调优信贷投向,腾出空间支持优质企业发展。紧紧围绕转贷续贷、融资担保等关键环节,用好市镇两级贷款周转金平台,支持专业担保机构发展,严防金融风险沿着担保链传递和蔓延,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继续完善风险排查和预警的有效办法,健全出险企业分类处置模式,鼓励通过兼并重组等途径,盘活企业有效资产。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市场主体信用数据共享平台,完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监管体系,加大恶意逃废债务等失信违法行为惩戒力度,坚决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企业通过直接上市、股权合作、发行债券等途径募集更多资金。坚定不移优扶持。更加突出绩效和贡献导向,进一步优化促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政策意见,最大限度发挥激励政策的杠杆作用。强化节约集约发展,建立项目用地前期评审和后期评价机制,优先利用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优先保障高产出、高效益的优质项目。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强化定企挂钩等制度,点对点服务,个性化指导,推动骨干企业扩大行业优势,引导优质企业加快固本强身,帮助困难企业摆脱经营困境。建立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培育库,增强培训、激励等机制的实效性,加快打造一支眼界宽、能力强、善经营、讲诚信的“宜商”队伍。坚定不移抓投入。更大力度抓牢在手项目,推动要素保障、协调服务向大项目、好项目集中,力促协联燃机热电、灵谷煤气化改造等项目达产见效,争取全年实施市定重点工业、服务业项目70只以上。完善从项目签约到开工的全过程推进机制,加快北控投资、绿能集团等重大签约项目落地,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中小企业自发式、滚动式发展,引导发展质态好、市场前景广的企业新上一批“零供地”、高效益的技改项目,支持双盾环境科技、利通电子等本土企业扩能增效,形成更多的增量经济和有效产出。
二、加速转型升级,持续优化产业质态
增强转型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构建综合竞争力更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推动电线电缆、节能环保两大支柱产业向高端转型,重点推进龙头企业对内开展兼并重组,对外加强与央企、国企、实力民企战略合作,择优扶强打造领军型企业,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行业领先地位。发挥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等新兴产业集群优势,以项目为引领拉长产业链、提高集聚度,力争五大主导产业产出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推进陶瓷耐材、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盈利水平,走高端化、高效益发展之路。加强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争创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5家,推动先进制造企业向“智能工厂”转变。加快提升服务业贡献度。修编服务业空间布局、商业网点布局等专项规划,明晰区域定位,指引项目建设,力争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投入保持良好增势。放大核心商圈集聚效应,加快苏宁现代生活广场建设进程,确保八佰伴购物中心落成开业。实施电子商务提速计划,引导商贸骨干企业和工业规模企业拓展网上市场,培育电子商务村6个,实现网络销售400亿元。强化大市场、大集团培育力度,进一步建强旺达等重点物流基地,不断增强陶都陶瓷城、华东石材城等专业市场活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为方向,加大多元化投入,做强官林临津等七大重点农业产业园,培育张渚悦禧玫瑰等特色新基地,扩大高效农业产出比重。科学规划生态休闲农业整体布局,开发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农业产品。转变农业经营方式,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力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力。积极保障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力争种植业“三品”农产品产量占比提升至35%。深入实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更好发挥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
三、突出开放创新,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积极应对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带来的挑战,强化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扩大开放合作成果、提升科技创新实效,将优质资源转化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全力实施开放攻坚。策应上海自贸区建设、外资准入便利化,坚持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显化园区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加大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力度,力促一批优质外资制造业项目落户。探索跨国公司“绿地投资”新模式,引入融资租赁、投资性公司等新型外资业态,实现利用外资结构再优化。全面落实外贸“稳增长”政策,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和口岸功能区整合,进一步提升外贸贡献度。引导企业主动“走出去”,加快境外优质资产并购和产业链延伸,形成外经外包新的增长点。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国有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双向融合。全力提升创新能级。抢抓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启动“行业排头兵”三年行动计划,做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39%。启动“国际合作年”计划,加强全方位技术对接,力争建成10家国际合作示范企业。依托产业链,建强创新链,加快科创成果集聚和转化,力争引进产学研合作项目130只以上,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0家以上。完善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探索设立“宜科贷”,力争“苏科贷”贷款企业数增长10%以上。建立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联动机制,促进人才、智力、项目有机融合,争创“东方硅谷综合示范区”。全力建设一流园区。坚持做大总量、做精产业、做强实力不动摇,突出重点园区的平台优势、产业优势、承载优势,使“一园两区”在“稳增长”中体现应有的领军地位和贡献度。环科园要以“环境医院”模式为指引,加快推进中新水处理国际创新园、中节能环保产业园等载体建设,致力建成一站式、全流程的环境综合服务新平台。开发区要充分利用统筹发展的新空间,做大新能源、绿色食品饮料等产业集群规模,做专投影、光电子、高端动力机械等特色“园中园”,力争经济总量增幅保持全市前列,实现在国家级园区中赶超进位。陶瓷产业园要坚持育优和引强两手抓,力争更多高端陶瓷企业进驻发展。各工业集中区要继续抓好项目招引、资产盘活等工作,推动传统产业存量升级和新兴产业增量扩容,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
四、深化综合改革,切实优化体制机制
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引领者、大胆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不止步,致力谋求更多的改革红利、抢占更多的发展先机。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突出职能归并、流程再造,精简预审和前置审批环节,落实“减、转、放、免”等要求。试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制度,促进工商登记便利化。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岗位设置后的常态化管理机制。按照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部署,调整工商、质监、食药监管理体制,综合设置市场监管机构;整合卫生、人口计生职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以财政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为方向,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落实财政预决算全公开要求,突出内容细化和方式创新,加快打造透明财政、阳光财政。依法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严格把好财政支出管理关。主动适应政府性债务管理新要求,健全投融资决策绩效评估机制,强化市镇两级举债审批和管控,确保财政安全良性运行。加快国资管理改革,建好制度体系,管好信息平台,构建“产权清晰、配置科学、处置高效、监管全面”的新模式,推进国有平台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运作,形成新的财力增长点。统筹社会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范围,探索组建市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有形市场。优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和效能,提高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参与度。探索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公建民营等模式,创新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和资本投入方式,多元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有序推进广电台网分离,提升广电优质资源市场竞争力。
五、强化城乡统筹,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准确把控城乡建设的强度和节奏,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筑现代宜居城市的良好品质。更加突出规划精准化。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科学定位城市未来发展。调整宜城、丁蜀中心城区控规编制单元,完成老城区更新改造等规划。以做优做美农村环境为目标,继续深化农村农户建房规划管理,力争规划保留村庄详规编制的覆盖面达到100%。加快已有规划成果整合,建立全市域“规划一张图”应用系统,同步开展地下管线普查,构建立体化信息监管网。更加突出城乡一体化。聚焦东氿RBD及周边地块建设,加快推进阳光壹佰商业水街、保利文旅综合体等重点项目,有序实施东氿楼宇亮化工程,展现更为靓丽的东氿新城形象。继续改善宜城、丁蜀老城区面貌,加快实施蛟桥河两侧景观、老旧小区等改造工程,使城市建设更贴近群众需求。启动宁杭高速东互通、锡溧漕河大桥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范蠡大道、环科大道等续建工程,确保凯旋路东延、戈潘线改造建成通车。稳步推进市道加铺、危旧桥梁改造、客运场站建设等工程,确保丁蜀综合客运站、金三角公交始发站、城南出租车服务中心全面竣工,构建更便捷的交通服务体系。加速建设500千伏宜兴东输变电工程,新建丁山加气站,进一步增强公用设施承载力。依托国家“水专项”,不断完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努力打造“海绵城市”。更加突出管理精细化。以创成省优秀管理城市为目标,推动市、镇、村三级管理全覆盖。紧抓城区河道、出租车、物业管理等重点领域整治,努力突破一批城市管理难题。科学配置城区路网的承载负荷,严管违规行车、停车行为,开展交通管理“样板路”创建行动。严格规范宜南山区项目审批,着力推进历史性违法建设分类处置。巩固矿产品生产运输秩序常态化管理成果,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有序把控住宅用地出让、商品房开发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建立房屋征收安置新机制,多元化满足群众安置需求。
六、推动融合发展,致力构筑未来优势
坚持把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作为区域竞争的最佳优势、最大潜力来培育,按照协调并进、互促相融的原则,全力放大资源叠加效应,更好彰显宜居宜游的城市魅力。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严格执行新《环境保护法》和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构建职责更明确、执法更严格、追责更有力的工作格局。重抓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推进民生环保行动,落实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和禁烧措施,确保完成燃煤小锅炉、城市扬尘等年度整治任务。继续实施治太保源四大专项行动,重点推进社渎港、官渎港等小流域治理,确保入湖河道水质持续好转。拓宽污水主管网覆盖面,从严监管处置重点企业排污行为,高标准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同步提升污水收集率和达标处理率。启动污泥处理项目建设,引进推广科学处置固废的先进技术及工艺。按照节能减排刚性要求,实施能源消耗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组织重点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20只,不断提升环境容量。建立生态环境信息与应急指挥中心,提高环境保护的动态监管水平。继续加强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完成分水、元上等老集镇改造任务。进一步推动文化繁荣。珍视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性修缮周王庙、文昌阁等重点文保单位,分步骤推进古南街等历史街区整修工作。高标准建成、运营、管理市文化中心,打造文化宜兴的新窗口。精心筹办第八届陶文化节,举办纪念徐悲鸿、顾景舟等系列活动,加强海峡两岸紫砂文化交流,全力做好“紫砂陶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遗工作。鼓励文化企业主动嫁接优质市场主体,加快推进凤凰文化书城、中超利永紫砂陶等重点项目,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文体旅游等多种业态,助推文化产业成长壮大。全面开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化公共文明引导行动,丰富“一村一品”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内涵,让历史文化名城展现出现代文明城市新风貌。进一步加快旅游振兴。全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强市、镇、村、企互动联创,集聚资源、多元投入、创优服务,提升宜兴旅游的承载力和美誉度。强化旅游产业集团的平台作用,促进国有旅游资产整合和开发,形成市场化运作、一体化运营的新架构。依托宜南山区可建设资源调查成果和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布点一批既有本土特色、更有市场前景的旅游服务新载体,打响宜兴乡村旅游的独特品牌。加快搭建智慧旅游平台,完成旅游交通标识导引系统一期工程,为游客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体验。继续强化新媒体、高铁、客源地等旅游营销,精心策划“茶禅四月到宜兴”和“金秋十月醉陶都”两大旅游季活动,扩大“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城市影响力。
七、普惠发展成果,全面推进社会进步
坚持不懈惠民生、增福祉,尽心尽力办好惠民实事,不折不扣兑现民生承诺,努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完善好民生保障体系。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搭建多样化就业服务平台,加大优秀大学毕业生招引和产业亟需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统筹化解“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矛盾,实现新增就业2万人。大力实施社保普惠工程,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等社会保障标准,新增社保扩面1.2万人。启动实施保障性限价商品房制度,进一步扩大保障受益面。继续做好助残、救孤、济困等慈善工作,让困难群众生活有保障。统筹好社会事业发展。围绕提升教育质量目标,着力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稳步推进农村危旧校舍改造,确保和桥高级中学新校、实验小学城东分校建成招生,筑牢教育发展的硬件支撑。积极争取市医疗中心年内开工建设,新建市精神卫生中心、120急救指挥中心和血站、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群众营造更优质的就医条件。完成老体育馆改造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维护好社会安定局面。改造升级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实施专业化运作,实现一站式服务、一体化治理。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创新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提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覆盖面和执行率。分类指导推进“政社互动”,重点厘清政府和社区的权责边界,积极培育各类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织密“平安宜兴”建设网络,坚持严字当头,构建集打、防、治于一体的立体公共安全体系,实现对社会治安的有效管控。加快构建安全生产长效化管理体系,加强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全力筑牢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基础。
八、规范行政行为,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掀起全社会学法热潮,大力推动法治理念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渗透,使依法治市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法治第一保障”服务于“发展第一要务”。健全科学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发挥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的集体决策作用,认真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推动参与式行政程序建设,公共财政预算、政府实事项目等重大事项报人大批准后执行。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强化行政问责和追责,防止盲目决策、随意决策。调整优化法律顾问团队,扩大“法律智库”参与政府事务的渠道和范围。形成标准化的行政执法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督促行政机关及广大工作人员“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进一步理顺执法机制,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科学界定资源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执法边界。继续推动执法重心下沉、力量下移,赋予镇级更多行政执法权。打造规范化的行政监督体系。自觉将行政行为置于人大、政协的监督之下,主动配合人大的专项评议、政协的民主评议,虚心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适应行政诉讼制度新变化,更加主动接受司法监督。认真执行《行政监察法》,支持审计等部门依法行使监督权,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和网络舆论监督。营造透明化的政务公开环境。以全覆盖为目标,着力提高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率,推动行政权力“全上网、真运行”。动态更新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更好满足群众获取和利用政府信息的需求。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搭建敞开式对话平台,畅通新闻发布、市长信箱、“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等政民互动渠道,进一步扩大政府集群网站及政务微博“宜兴发布厅”的影响力。
为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市人民政府将专注事业、以干为先、展现作为,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爬坡越坎、坚定前行。我们将系统研究发展思路,发挥好主导作用,深入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系列重要政策,探索新形势下稳发展的有效举措。科学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勾画宜兴未来发展蓝图。我们将切实强化责任落实,完善部门协同配合机制,对年度核心指标、重点工程、重大项目,进行全过程督查和问效,坚决克服执行衰减、执行偏差、执行不力等问题。我们将继续秉持务实作风,巩固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把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做法制度化、好经验长效化,继续走基层,俯身接地气,开展“三解三促”等活动,确保政府工作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我们将始终坚持廉洁从政,刚性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在惩腐肃纪上做到“零容忍”,坚决把好“三公”经费等支出关口,带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好风气。
各位代表,创业艰难百战多,百舸争流勇者胜,谱写美好的中国梦宜兴篇章,需要全市人民并肩合力、团结拼搏。让我们在中共宜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激发满腔豪情,争创良好业绩,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完美收官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