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港澳台宝典大全>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环境保护>污染防治

宜兴探索太湖水生态修复新路径

来源:宜兴日报    日期:2021-11-18 09:14:38    浏览次数:
索引号 014046317/2021-06223 生成日期 2021-11-18 公开日期 2021-11-1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港澳台宝典大全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主题(二)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生态,监测,政府信息,公开 分类词 环保,综合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最近,东氿徐悲鸿艺术馆附近水域试点种植的“水下森林”初见成效,水体自净能力提升,透明度由20厘米提至80厘米以上,由“浊水态”蝶变为“清水态”。这意味着宜兴推进“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建设,探索太湖水生态修复新路径,迈出了成功一步。

  阳光直透水底,水草摇曳生姿,鱼虾穿行其中……最近,东氿徐悲鸿艺术馆附近水域试点种植的“水下森林”初见成效,水体自净能力提升,透明度由20厘米提至80厘米以上,由“浊水态”蝶变为“清水态”。这意味着宜兴推进“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建设,探索太湖水生态修复新路径,迈出了成功一步。

  据宜兴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吴笛介绍,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市河湖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但以往的治理更多集中于“查漏补缺”,构建的水生态系统也较脆弱。对此,宜兴生态环境局日前作出“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将重点打造一批集生态修复、绿色农业、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河湖生态缓冲带和生态湿地,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滆湖生态圈”“太湖入湖生态过渡带”“太湖西部生态缓冲区”建设,发挥三者互补叠加效应,从而实现太湖水生态全面修复。相较以往,这一建设规划更注重生态服务功能提升,本质是通过建立生态屏障,一方面尽力降低生产生活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自我循环、自我平衡。

  我市将把“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建设落实到各类具体项目,如推进滆湖清淤、鱼塘生态化整治等,促使滆湖由污染源头区转变为水源涵养区;实施宜兴城市污水处理厂、丁蜀华骐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深度净化湿地建设和三氿湿地“水下森林”建设项目,实现污水处理厂尾水和三氿水的深度净化;对沿太湖“荡、库”进行生态化改造,并在太湖大堤内侧建设生态河岸、生态涵养观光湖等过渡地带,实现消纳、降解和净化环境污染功能。宜兴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和相关板块,在已完成5239个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基础上,做好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涉磷企业排查等工作,为水生态建设增添绿色“砝码”。眼下,宜兴城市污水处理厂、丁蜀华骐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深度净化湿地建设项目已进入招标阶段;三氿湿地“水下森林”建设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预计明年5月全面完工;太湖竺山圩退圩还湖工程先行试点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505亩已全部实施到位,主体工程于今年8月启动,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中。

  此外,我市还将统筹水生态、水经济和水文化等要素,将水生态建设项目与田园绿道、小型公园、生态养殖场等串联成片,做大做美“水文章”。其中,在满足生态湿地净水功能前提下,添加林草、观光湖、慢行系统等,打造休闲游憩新场所;对鱼塘、种植园等进行生态化改造,实现尾水达标排放,并保障农产品质量,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