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港澳台宝典大全>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人大建议结果公开

关于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来源:港澳台宝典大全网站    日期:2023-08-18 09:39:01    浏览次数:
索引号 014046317/2023-03399 生成日期 2023-08-18 公开日期 2023-08-1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港澳台宝典大全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农业、林业、水利 主题(二)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农村,乡村振兴,提案,建议 分类词 农业,文秘工作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 仍然在农村。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案别 市人大建议
主提人 夏益池、潘雪群
标题 关于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建议内容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 仍然在农村。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省市各级党委政府也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工作措施和实施要求。 为了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结合我们宜兴市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我们先后走访调研了各有关职能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在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农业专技人员教育培训、农业科技项目平台搭建、涉农科技创新创业政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21年全市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建立了“一主多元”教育培训体系,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为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结合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试验试点和江苏无锡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无锡市现代农业科技园等创建契机,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创新创业资源,根据现阶段我市农业科技创新、科研队伍建设现状,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助力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我们建议:将重点聚焦农业科技发展的新需求,坚持农业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驱动,筑牢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三农”能力。 1、为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科技支撑。在粮食丰产增效,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耕地质量提升,重大病虫害防控,畜禽安全高效养殖,淡水渔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保障作用。 2、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等方面满足绿色、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的科技需求,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根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实现农业发展新格局。 3、为数字农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在智能农机装备,农业智能生产,农业智慧经营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平台建设和产品研发,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 4、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探索特色产业为核心的大农业版图、细产业布局。加强与大院大所大校大企的合作交流,依托农业科技园区、龙头企业,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成一批智慧农场。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对农业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加大开展招商引智力度,围绕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孵化,招引更多知名农业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入驻我市,以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为引领,加快实施一批带动效应强、辨识度高的农业科技示范项目落地。
承办单位 农业农村局
答复内容

关于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闭2号

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复函

 

夏益池、潘雪群代表:

你们在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市政府已交由我市会同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水利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抓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无锡市现代农业科技园等创建契机,促进优质科研资源向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聚集,引导鼓励各类农业主体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示范推广,助推全市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抢抓契机,政策引领,全面激发科技创新要素聚集

一是制定出台农业科技鼓励政策。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宜发〔2022〕21号)、关于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政策意见(宜委农发〔2023〕1号)等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政策文件中对首次认定为国家级、部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分档给予最高 300 万元、100 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新获得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奖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等单位,分别给予最高 20 万元、10 万元的一次性奖补。二是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我市结合无锡市提出的“三园一区一居”建设目标任务,构建省、市、镇、村“四级联动”园区体系,丰富业态内涵,提升发展能级,协同发展、梯次推进,2022年,万石镇、芳桥街道、新庄街道3个镇(街)级园区被评为无锡市级产业园,张渚镇北门村等10个村级园被评为无锡市级特色园。今年2月正式行文开展无锡市现代农业科技园申报创建工作,后续将根据要求做好现场考察等相关工作。三是扎实推进“星创陶都”试点工作。根据宜兴市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要求,我市正加快实施“星创陶都”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相关试点工作,经企业申报、主管部门审核、公示公布等环节,13家企业正式备案入库,同时加强对“星创陶都”农村科技服务站的建设指导等服务管理工作,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四是大力支持农业创业创新。着力搭建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展示平台,鼓励、支持农业主体联合省内外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我市百粮公司、国信协联、江苏中农物联网公司3家企业同时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江苏神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江苏省农业科技奖二等奖,江南米道江苏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功能性健康稻米亮相首届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公司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入选省级示范项目。2022年我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3%,高于全省平均1.5个百分点。

二、数字赋能,培育队伍,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

一是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农村地区5G网络覆盖程度,累计新建及配改5G基站超3330个,5G用户普及率达38%,基本实现主要乡镇中心等重点区域5G信号全覆盖。二是重点培育数字化场景。全力支持农业数字化发展,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技术应用、物联网建设,将“宜兴市数字乡村管理服务平台(一期)”“丁蜀农业物联网小镇”等数字化场景列入数字经济重点培育场景。加强数字技术与农机农艺深度融合,重点培育了3个江苏省首批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2个无人化农场,1个省级生产型数字农业农村基地。三是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加快形成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2022年我市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人数逾2000名,其中5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入选了省级“头雁”培育计划,充分发挥了高素质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建成4个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核心基地、8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和7家省级农民田间学校,持续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示范,引导辐射周边农户合理调整品种结构,促进农业节本增收。

三、模式创新,科学决策,为农业产业链插上科技翅膀

一是科技攻关优质种质资源。加强与省内外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成立宜兴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开展优质水稻等新品种的科技攻关、试验与推广。在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成立大浦基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无锡市“河荡三青”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中心屺亭基地建设,开展淡水虾蟹螺等良种选育、保种、扩繁、养殖技术研究。二是为秸秆综合利用增添科技分量。我市以“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为抓手,大力培育了一批秸秆收储运服务主体,加快形成秸秆产业链闭环。2022年全市综合利用秸秆量约27.13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6.7%,江苏神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完成《多源有机废弃肥料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科技成果入选江苏省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宜兴经验“推广秸粪藻协同处理 助力环太湖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入选第一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案例。三是创新发展高效节水机制。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和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大力发展管道灌溉以及喷滴灌等高效节水设施,积极开展省级节水灌区创建,无锡益健生态农业产业园等 15 家单位已经成功创建省级节水灌区。

下阶段,我市将坚持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把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筹划和重点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体系建设。积极搭建促进高素质农民发展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培训师资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资源信息库,一方面将高等院校中的教授老师以及基层涌现出的“土专家”、“田秀才”纳入师资库,充实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完善跟踪指导服务机制,准确筛选培训对象和需求,重点向“农二代”、青年农民倾斜,兼顾“量身定制”和“因材施教”。

二是着力提升农技服务效能。持续深入推进农村地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网络供给能力,夯实科技创新网络基础体系。同时,加大力度支持数字经济领域农业农村数字化场景的培育支持力度,加快谋划建设宜兴市农业智慧装备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和智慧农业园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设数字化引领的农机作业和现代园区的大数据应用场景,提升我市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增强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现代化水平。同时,加快智能化装备升级,打造一批“数字农场”、“无人农场”,推进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三是重点推进试点申报工作。按照“星创陶都”服务站的建设标准和科技服务功能,“一对一”地培育辅导和实地督促现有正式备案入库企业,同时抓紧研究制定“星创陶都”服务站工作规范、绩效评估等考核操作细则,适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检查和绩效评定,有序开展第二批“星创陶都”服务站入库工作。涉农领域申报工作方面,积极做好对接,按照相关申报通知要求,挖掘和培育基础厚实、富有创新的优质涉农企业,确保做到“发现即申报、申报即建成”的工作效率,切实提升我市农业科技实力。

四是加快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持续加大农业科技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招引各类涉农企业与工商资本入园投资兴业,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加快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向园区集聚。以杨巷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为核心,积极整合现有农业园区优势资源,编制国家产业园区建设规划,通过争创国家级产业园,全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促进农业园区建设再上台阶。

五是加快搭建涉农科技平台载体。坚持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为抓手,积极密切联合科研院校和农业科技型企业,搭建各类涉农科技成果入乡载体,大力推动科技与实践深度融合。继续以“科创兴‘宜’‘兴’中有你”、“专家教授宜兴行”等一系列招商与产学研活动为依托,力争招引一批涉农高新技术项目和农业科技人才,推动全市农业科技水平的持续提升。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毛颖,电话:87951033。

 

                          宜兴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19日

 

答复时间 2023年0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