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瓷类物质文化遗存现状调研和活化利用的建议
索引号 | 014046317/2023-03180 | 生成日期 | 2023-08-18 | 公开日期 | 2023-08-18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港澳台宝典大全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 主题(二) | 文化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文史,艺术,提案 | 分类词 | 文化,文秘工作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农工党宜兴市基层委员会 标题 关于陶瓷类物质文化遗存现状调研和活化利用的建议 建议内容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系列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我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 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 |
案别 | 市政协提案 |
主提人 | 农工党宜兴市基层委员会 |
标题 | 关于陶瓷类物质文化遗存现状调研和活化利用的建议 |
建议内容 |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系列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我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 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8〕54 号)及《江苏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 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陶瓷文化遗存和“陶式生活”推广的需求,组织开展了“陶瓷类物质文化遗存的现状调研和研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陶瓷类物质文化遗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宜兴是著名的陶都,有着七千多年的制陶史,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经过与规划、文保、文旅等多部门的对接和实地走访,梳理了我市的历史文化遗存尤其是陶瓷类物质文化遗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遗存总量和遗存种类丰富 我市陶瓷类的历史文化遗存资源极其丰富,覆盖面广,全市共有各级文保单位132处,其中国保单位7处,省保单位12处,市保单位113处。明代以前的主要分布在环科园、阳羡风景区及丁蜀境内,代表性的有骆驼墩遗址,筱王村窑群,小窑墩遗址等;明代以后的资源则主要分布在丁蜀镇境内,代表性的有黄龙山矿址、前墅龙窑、蜀山窑址群、蜀山古南街、葛鲍聚居地等。 2、保护层级和管理部门复杂 历史文化遗存包括文保单位,历史街区及历史建筑等多个层级。其中文保单位分为国宝、省保和市保等多个等级,由“宜兴市考古和文物保护中心”管辖,历史建筑由“宜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管辖,历史街区等区域性资源则没有明确的管辖部门。更有一些文物保护价值不高,但是很有城市特色和文化特性的资源无人问津。部分产权复杂和不明晰的资产存在较多管辖纠纷。 3、保护力度和监管力度不够 虽然文保部门和地方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保护和宣传,但是由于人手、管理等诸多因素,历史文化遗存的破坏现象时有发生。陶瓷窑址残片的盗掘现象、紫砂矿的盗采现象、甚至一些建设性的破坏现象屡禁不止。 4、活化利用和长效管理不足 除了前墅龙窑、蜀山古南街等少量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了活化利用,其他大量的遗存则“被冷落”“被遗弃”。已经开展的点位也由于政府干预为主,市场化运营为辅,导致长效化管理不足,无法实现真正的活化利用。 二、陶瓷类物质文化遗存活化利用的相关建议 近年以来,“陶式生活”已经成为宜兴对外宣传的一个独特的慢生活品牌。为了进一步提升“陶式生活”的档次,彰显宜兴“千年陶都”的魅力,建议进一步保护和活化各类陶瓷历史文化遗存。 1、梳理资源,增加内容 建议进一步梳理挖掘各区域和各层级的陶瓷文化遗存,比如江苏省陶瓷公司时期遗留下来的烟囱、水塔、建筑、围墙、铺地等。相关部门牵头收集整理历代代表性、民俗类的陶瓷制品,陶瓷生产和生活相关的资料文献和实物,集中展览展示,作为已有博物馆馆藏文物和陶瓷艺术品的重要补充。 2、统筹管理,加强保护 建议由一个部门或者领导牵头,明确各个层级遗存的责任单位和职责,扎口管理,避免多头管理和遗漏。尤其要加强各类窑址和矿址的保护和监管,杜绝盗采现象的发生。加强各类方案中历史文化遗存的审查力度,注重各类建筑构筑物的专业化维护,防止建设性破坏的发生。 3、灵活运用,丰富体验 历史文化遗存,尤其是物质类的遗存,在保护的同时,更要开放利用,要活化,这是对它们更好的保护。建议按照各个层级的保护利用要求,分层次活化。部分由市一级负责活化,引入国资公司或者与知名运营品牌合作,将游学研学、非遗展示、文创旅游等与历史文化遗存结合;部分由镇一级负责活化,打造成民俗展示、非遗体验等网红打卡点;部分由村社区一级负责活化,打造成市民休闲点,便民服务点等。在活化的同时,要突出主题,围绕“陶式生活”,形成特色,引导文化休闲时尚。 |
承办单位 | 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
答复内容 |
储诚亮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陶瓷类物质文化遗存现状调研和活化利用的建议”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局会同丁蜀镇、陶瓷协会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问题现状 宜兴是中国陶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陶瓷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7000多年的制陶史,丰富的陶瓷遗存遍布丁蜀、西渚、新街等地,具有前墅龙窑、前进窑等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陶瓷类遗址点多面广,虽然地方政府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保护和宣传,但由于人手、管理、经费等诸多因素,致使部分遗存无法实现真正的活化利用。陶文化是宜兴文化的主流之一,必须做好陶文化这篇大文章,推动城市文化功能复兴,推动宜兴城市和产业提档升级。 已做的工作 1、市文化文物部门加强陶瓷类文物遗存的调查列保和非遗项目的挖掘申报工作,对前墅龙窑、前进窑等进行保养维护,加强蜀山窑址考古资料的整理研究工作,蜀山窑群于2015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召开了高规格的蜀山窑学术研讨会,提升了我市文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我市文物部门制定了《宜兴市文物保护工作五年行动计划(2019-2023年)》并由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到各镇(园区、街道),计划开展前墅龙窑、前进窑遗址修缮工程以及蜀山窑群、前墅龙窑、前进窑、筱王村窑群等的安防工程。与此同时,市文物部门根据五年计划,对我市窑址类文保单位开展测绘、定界桩工作,为重点窑址树立文物保护界桩。另外,我局宜兴陶瓷博物馆近几年与央视媒体合作赴欧洲拍摄了《海外遗珍—流向欧洲的宜兴紫砂陶器》等大型纪录片;在沿运河城市举办了一系列“运河陶·丝路情”文化展览;利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连续举办了六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并赴佛光山举办了文化展览,对扩大文化交流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筹建宜兴窑址保护研究中心,对宜兴骆驼墩遗址、蜀山窑群及其他考古标本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对展室进行展陈布置,为“宜兴窑系”的打造丰富佐证资料。 2、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编制了《宜兴市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宜兴市蜀山特色风貌区控制保护规划》及蜀山古南街、月城街、葛鲍聚居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对蜀山的历史沿革、紫砂产业演变及相关历史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编制完成的《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提出打造中国陶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生态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 3、近年来,为了推进我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市发改部门从产业扶持政策、行业诚信建设等方面,助力陶瓷产业转型发展。积极制定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助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实施“高质量发展意见”和“产业扶持资金实施意见”,积极发挥政策导向、杠杆、激励作用。 4、丁蜀镇在陶瓷文化遗产尤其是古南街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立了专门搜集整理古南街历史文化的工作小组,通过调查走访获得大量的资料;成立古南街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工程管理、协调清障、宣传沟通、环境整治、房屋征收、运营管理等工作。2016年8月开始由丁蜀镇负责正式启动了蜀山古南街保护修缮一期工程,完成了街区入口小方窑周边环境的整治工程,开展了茶馆、窑货店、紫砂同业公会等首批 5个节点共计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进行了修缮,累计投入资金约500万元。 下一步措施 1、加强宜兴陶瓷文化的保护、利用、交流和展示。一是以《宜兴市文物保护工作五年行动计划(2019-2023年)》为指导,督导、指导相关镇(园区、街道)推进前进窑、前墅龙窑等的修缮工程以及蜀山窑群、前墅龙窑、前进窑、筱王村窑群等的安防工程,加强对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二是会同丁蜀镇加强对蜀山古南街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进一步完善古街区内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探讨加强相关文物保护利用的新的方式和途径,完善标识说明和文字介绍,加强日常管理。三是继续办好陶瓷文化艺术节。围绕“相约金秋、陶光溢彩、匠心传承、艺苑芬芳、醉美秋韵、点亮陶都”等主线推出多项活动,既有参与式的行业交流、专项赛事,也有合作性的投资推介、项目签约,既有致敬式的名家纪念、名作展览,也有互动性的网上围观、实地打卡。通过办节,继续扩大宜兴陶瓷文化的知名度,更好擦亮“中国陶都”这块金字招牌。四是推进“宜兴窑系”研究,梳理宜兴窑系特征,利用宜兴陶瓷博物馆(中国紫砂博物馆)开展陶瓷文化方面的学术研讨、研学、实践等活动,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2、积极推动陶瓷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强陶瓷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我市出台了《关于推动宜兴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支持文化企业做优做强、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支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宜兴出品”、支持创意设计行业发展等十个方面进行重点扶持,有效引导、扶持、培育本地陶瓷企业,全面推动陶瓷产业提质增量、转型升级。2019-2020年共有5家陶瓷企业获得60万元高质量奖励。同时,积极推动紫砂陶瓷等多个项目申报省级文旅专项资金项目,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的利永紫砂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项目获得2019年省级奖励资金100万元。二是大力实施“陶瓷+”战略。大力发展陶文化“体验+旅游”的文化旅游新业态,积极发展紫砂陶艺体验等文化旅游融合产品,打造陶文化、名人文化、禅文化、水文化休闲度假系列产品,打响“陶式生活”、“云游宜兴”等特色品牌。三是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充分利用省级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宜兴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集群发展优势,积极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孵化服务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入驻。目前园区中有新兴文化企业5家,占园区企业总数的11%,园区有江苏拜富、信亿陶瓷、富陶科陶瓷等13家龙头企业。 3、积极搭建紫砂行业诚信平台,为从业人员及经营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一是成立专班。及时成立宜兴市紫砂行业诚信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文体广电旅游局、税务局、丁蜀镇、市陶协等重点单位,加强组织保障。二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体系。印发《全市紫砂行业诚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平台建设推进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节点,细化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确保有力有序推进。三是紧抓信息归集。在推进平台建设的同时,同步谋划信息归集工作,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全面归集职称评审、注册管理、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等信息,确保对紫砂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做到“应归尽归”,加快建立紫砂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四是紧抓结果运用。依托诚信平台,全面开展紫砂从业人员信用等级评定,对信用好的在职称评审、荣誉称号的授予方面可享受信用加分;对纳入“黑名单”管理的依法依规加强限制,切实强化“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鲜明导向。 、积极推进宜兴市紫砂陶瓷产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市政府正在建立一个以紫砂为主,政府背书的紫砂交易网络平台,下阶段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网络平台优势,鼓励陶瓷企业在巩固扩大本地既有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加快“走出去”步伐,大力弘扬我市陶瓷传统特色与传统文化。与此同时,把宜兴陶瓷文化建设自觉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战略,为带动宜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计划将由政府主导,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积极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和“紫砂陶制作技艺世界非遗”项目,积极主动做好申遗工作,以此来实现我市打造“宜兴窑系”,铸牢陶都地位,助推紫砂陶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遗;同时,也对江苏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实、扩大“丝绸之路经济带”。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谢苏芸,电话:87926703。 |
答复时间 | 2023年07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