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宜兴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索引号 | 014046317/2024-00151 | 生成日期 | 2024-01-15 | 公开日期 | 2024-01-15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主题(二)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规划,经济,管理 | 分类词 | 计划,经济管理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关于宜兴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关于宜兴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年1月10日在宜兴市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宜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钱西元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宜兴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总体保持稳定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1、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超过年度目标0.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0.8亿元,同比增长6.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超过年度目标0.7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超过年度目标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超过年度目标3.3个百分点。一年来,我市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省创新型示范县(市)等创建名单,获得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等10多项极具含金量的国省级荣誉,综合实力、工业、创新、旅游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地位持续巩固。
2、产业强市成效显著。工业生产稳中有升。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5.5%。电线电缆、节能环保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定出台。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三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730亿元,同比增长24.7%,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13.7%、较去年提升2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累计获评国家级37家、省级251家,在无锡大市名列前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10%以上。企业上市步伐稳健,恒兴新材上交所主板上市,首发融资10.29亿元。服务业发展稳中提质。陶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环保科技服务业集聚区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全域旅游特色发展,全市累计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规上文化产业单位总数达197家、列无锡第一,入选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79.59万亩、总产达37.04万吨,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态势,粮食生产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9万亩,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5.67万亩。万石跻身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3、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创新引擎更加强劲。全市净增高企超90家、有效高企数达85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2200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近43%。科创载体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建成科创载体33家、总面积247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载体6个、省级10个。科创企业稳步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547家,在全省县级市中位列第二。雏鹰、瞪羚和准独角兽企业入库分别达210家、134家和8家,总数列无锡第二。全市新增发明授权754件、同比增长36.1%,万人有效发明专利38件、同比增长16.65%。有效投资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60%。4只省级、84只无锡市级、218只宜兴市级重大项目分别完成投资42亿元、315亿元、390亿元,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221.1%、112.5%、120%。先科半导体、中建材电池封装材料、华润怡宝等项目建成投产。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出台《关于构建大消费格局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举办“TAO 最宜兴”四季促消费活动,发放汽车消费券500万元,组织家电专项促消费活动,带动消费超2.2亿元。大有秋一期正式运营,窑湖小镇部分实现试运营。引进规模首店超20家,打造新能源汽车会展中心,启动“美食之都”创建。
4、改革开放纵深推进。重点改革事项有序推进。制定出台《宜兴市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扎实推动全域功能区建设。出台《宜兴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2023》,28个方面68条重点改革内容、205项改革事项进展顺利,“宜兴业”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擦亮。落实好“模拟审批”、“拿地即开工”等创新举措,重大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进一步畅通。阳羡旅游集团重组到位,国控集团获评AAA主体信用等级。对外开放持续深入。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560亿元,增速位于无锡前列。兑现各类外贸奖补资金超4000万元。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9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00%。实际使用外资4.4亿美元,制造业使用外资占比超50%、居无锡第一方阵。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立足“一带一路”对外投资服务平台,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全方位服务。
5、城乡品质稳步提升。城市更新全面提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论证。双氿三河滨水空间品质提升工程一期正式开放。完成房屋征收250万平方米,超额完成无锡考核任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0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0台。区域交通便捷通达。“三路工程”主体基本完成,锡宜高速改扩建、宜长高速阳羡互通加快推进,宜金高速、常宜高速二期、锡宜城际轨道S2线、盐泰锡常宜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锡溧漕河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建设,无锡丁蜀机场二期跑道延伸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全国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试点,获评首批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丁蜀、太华获评首批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新增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累计达23个。“三清三治”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开展,农村环境日益优化。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农村道路75公里、危旧桥梁23座,完成30公里美丽农村路建设。
6、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31个国省考断面优Ⅲ率为93.5%、优Ⅱ率为25.8%,均创历史新高。扎实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39项重点治太项目加快实施,持续推进127条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主要入湖河流“一河一策”整治提升,完成16条主要入湖河流及上游骨干河流溯源排查,连续16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PM2.5浓度为28.3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优良天数比率为82.2%。推进活性炭全流程监管服务中心和溶剂回收中心建设,完成12类1189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大气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城市污水概念厂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等相继建成投运。发布《宜兴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无废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新材料产业园列入省首批“无废园区”创建名单。
7、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实事圆满完成。10项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学校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名无锡大市前列。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超1.2万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完成社保扩面超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两次提标,从每人每月365元提升至442元。教育品质持续提升。实验中学优化调整到位,金城小学新建工程、环科园实验小学、陶都中学改扩建工程建成投用,新增无锡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1所,挂牌全国首家县级“面向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监测与干预”成果转化基地示范区。“健康宜兴”建设扎实推进。新人民医院正式投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住院功能和24小时门急诊服务实现全覆盖。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平稳落地,市镇村三级医保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养老服务不断完善。进一步强化居家养老上门援助服务,服务人数达66715人,占比达19.9%。镇街居家养老助餐中心实质化运行实现全覆盖。善卷村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实施“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2023宜兴市文化服务全域联动。宜兴文化出口促进平台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高标准举办全国动力冲浪板锦标赛、中国·宜兴体育舞蹈公开赛暨宜兴市首届体育舞蹈国际公开赛等精品赛事。社会安全保持稳定。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消防安全整治提升、安全生产“老大难”挂钩等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天然气管网延伸拓展三年行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高风险金融机构动态清零,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持续稳控在较低水平,连续五年获评省金融生态优秀县。依法依规、强力有序推进“保交楼”,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等行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消费市场回暖不快,稳外贸的压力依然较大;部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还需持续攻坚,市场发展活力动力需进一步激发;资源要素制约依然突出,环境质量仍然有待改善,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安全生产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对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采取务实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安排建议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科学安排好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至关重要。在综合分析2024年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我市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重大定位,锚定“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无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坚强一翼”目标,提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亿元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50亿元左右。
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
6、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左右。
7、进出口总额稳中提质。
8、实际使用外资达到上级要求。
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增幅保持无锡领先水平。
10、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
11、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范围内。
13、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
2024年计划安排重点考虑三个方面因素:一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二是在挑大梁扛重责中展现担当。全面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凝心聚力、奋勇前进,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无锡平均,为无锡发展大局多挑担子、多作贡献。三是注重与“十四五”规划目标有机衔接。统筹把握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的关系,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突出短期需要和长期发展的辩证统一,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为顺利完成“十四五”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实现2024年计划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推进科创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陶都科技新城建设,推动总部企业落户、重大制造业项目招引、新兴产业培育。推进生命健康领域五大科创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生命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科创软硬件实力支撑。推动科创平台载体提档升级,新增载体面积超50万平方米,增强载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科创飞地,完善科创孵化载体运行绩效奖励,持续引育孵化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优的科创项目。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深化落实《宜兴市创新型企业“育强攀高”行动计划(2023-2025年)》,建立完善创新型企业发掘、培育、认定、扶持、监测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力争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新增科技型企业超24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700家。突出人才引领发展。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抢抓海外人才回流机遇,持续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定期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成长。深入实施“氿子兴宜”工程,高效运作“氿知”乡贤智库。
(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无锡市“465”重点产业集群及我市“3+3+N”现代产业集群明确的发展方向,实施产业集群提升工程、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鼓励企业围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力争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0家以上。制定出台宜兴陶瓷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及三年行动方案,促进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智改数转网联”。突出企业主体,以标杆引领、以点带面为方式,大力培育一批智能工厂、数字领航企业、5G工厂等,建成智能工厂(车间)10家。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紧抓“两业融合”发展契机,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壮大和生活性服务业提升。秉持“一业一园”思路,聚焦线缆质检、人力资源、软件信息、现代物流、退役军人创新创业等领域,推动线缆监测中心、人力资源产业园、宜城软件园、宜兴物流园、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园加速壮大。依托人文生态两大优势,聚焦紫砂文化、高端康养等特色,加快推动卓易紫砂街、自在陶艺直播基地、九如城居家养老等一批生活性服务业平台持续壮大、打响品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稳产保供为根本任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5.12万亩。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优质水稻基地、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力争绿优占比超75%。加快创成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三)融入双循环新格局,提振投资消费“双引擎”。进一步扩大有效投入。建全完善项目可研、初步设计、概算评审机制,强化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规范有序。聚焦重大产业项目年度投资完成、开竣工项目数、招引项目数等重点指标,充分用好省、无锡市重大项目协调机制,积极争取上级统筹指标和协调支持,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开工。研究制定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Reits、EOD等项目的常态化储备力度,全力帮助项目解决资金需求,确保投资稳步增长。持续狠抓项目招引,确保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进一步提振消费需求。持续开展“TAO 最宜兴”四季促消费活动,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实施方案,加强特色街区打造、首店品牌引入、消费场景升级,围绕“Z世代”等新客群、首店首发等新供给、集市夜市等新场景,持续开展有体验感的促消费活动,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借助阳羡溪山、窑湖小镇等文旅综合体,加速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步伐,全力打造“美食之都”品牌。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深化重点改革。全面推进功能区建设,推动规划、招商等方面统一,加快国资整合和市场化转型。研究制定新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推动各项重点任务举措落地落实,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确保我市在年度省级营商环境评价中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积极推进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争取更多试点经验成果获上级宣传推广。协同推进稳外资稳外贸。稳住利用外资基本盘,强化外资项目引进,积极对接世界500强企业,运用以企引企、利润转增资、QFLP基金、跨境并购等方式,持续提升外资规模。贯彻落实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十六条政策意见,助力企业用足用好贸易便利化政策,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大力推进跨境电商发展,加快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带”,引导跨境电商重点企业利用速卖通、亚马逊、字节跳动等平台,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进度,引导外贸流通企业、第三方货代及添马行进口平台持续做大。
(五)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度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方位接轨上海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对接粤港澳,积极探索谋划苏浙皖毗邻地区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编制宜兴市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加快推进陶都科技新城、梅林片区、曲坊片区、培源科学城片区、新庄街道大学城片区、高塍镇镇区及巨贤锂电池片区、和桥镇镇区、万石镇镇区和锡宜协同区、周铁镇拈花湾片区、官林镇镇区和工业园区、新建镇镇区和工业集中区、杨巷镇镇区、徐舍镇南部新镇区和工业园区、西渚镇镇区、太华镇镇区、张渚镇镇区、丁蜀镇镇区和通航产业园区、湖㳇镇镇区、雅达窑湖片区,以及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陶瓷产业园、西太湖科创带、城东文化旅游地块、新材料产业园区等重点地区成片开发建设。深化城市更新行动。坚持成片更新与“微更新”相结合,完成房屋征收200万平方米以上。进一步优化房票补偿安置操作流程和制度,开展房票安置试点。完成6个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完善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流程。持续提升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水平。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改造镇村道路50公里、危旧桥梁15座以上,打响“宜路陶醉”农路品牌。扎实开展四季村庄清洁行动,健全完善长效保洁机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争创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无锡市和美乡村样板村,启动创建无锡市级以上特色田园乡村10个。持续深化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完善交通路网建设。确保宜马快速通道、宜长高速阳羡互通建成通车,提速推进锡宜高速扩建、锡溧漕河航道整治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锡宜城际轨道S2线实质性开工,力促盐泰锡常宜铁路尽早开工,加快宜湖铁路工可报批。有序推进宜长高速北延、常宜高速南延、芜申运河航道整治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速城乡互联互通,确保范蠡大道北延一期、周杨公路东段建成通车。
(六)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宜兴。打造优质生态环境。高标准落实新一轮治太任务,实施太湖滆湖清淤545万方,加快推进竺山圩退圩还湖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环湖大堤,确保太湖连续17年安全度夏。深化美丽幸福河湖行动,完成300条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任务。强力推进工业污染整治,按照“一园一策”整治方案,完成省级化工园区水污染整治。加大水泥、铸造、陶瓷、耐火等重点行业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动相关企业特别是重点生产设施进行深度减排,确保完成上级PM2.5、优良天数比率等考核目标任务。推广新材料产业园固危废“就地利用处置”模式,建设工业固危废协同处理项目,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深入践行绿色发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进一步强化长效管理,严格落实能耗准入标准。鼓励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创建绿色示范标杆,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抢抓节能改造“窗口”期,实施制造业节能改造行动,加快推进企业绿色化发展。
(七)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切实增进民生福祉。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持续办好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着力提升居民收入。全力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持续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作用,落实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租金补贴等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持续完善社会保障,力促城乡居民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提质增效。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成投用宜兴一中周铁分校、东氿中学、悲鸿中学,加快实现普高招生占比65%,持续推进普通高中提质扩容。深入推进“健康宜兴”建设。开展各类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影响评价工作,实现国家卫生城镇和江苏省健康镇全覆盖。全面开展第五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提升养老保障水平。对照“锡心养老”社区居家“332”服务要求,持续开展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居家养老上门援助服务,积极构建老年城乡助餐服务体系。完善城乡文体服务。办好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正式运行陶二厂,擦亮“中国陶都 世界陶醉”品牌。立足高标准,精心打造东坡品牌文化。办好动力冲浪板世界杯赛、中国杯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巡回赛、国际帆船联赛锦标赛、太湖风筝节暨全国风筝精英赛等多项精品体育赛事活动。认真做好民族工作。
(八)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切实提升安全水平。强化安委办、消委办以及各专委会统筹协调作用,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动重大危险源企业、森林防火等监管系统接入智慧安监平台,着力提升智慧监管能力水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有效防范化解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债务等领域的风险隐患,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加强住房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国家、省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确保实现“当年问题当年清零”。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真抓实干,开拓创新,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