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港澳台宝典大全>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会议报告>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港澳台宝典大全网站    日期:2024-01-16 09:52:14    浏览次数:
索引号 014046317/2024-00167 生成日期 2024-01-16 公开日期 2024-01-16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港澳台宝典大全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综合政务 主题(二) 文秘工作 体裁 报告
关键词 会议,报告,政府信息 分类词 文秘工作,综合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0日在宜兴市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胡小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港澳台宝典大全,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各种超预期因素影响,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重大定位,紧紧围绕“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中国式现代化宜兴新实践实现良好开局。荣获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创成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市、科普示范市,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评审,继续保持综合实力、工业、创新、旅游全国百强县市前十。

  一、经济发展在承压奋进中回升向好

  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高效运转稳增长服务专班,建强重大产业项目“双专班”工作机制,深入实施“稳增长、强信心、护主体、增动能”行动,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系列政策,兑付“稳增长10条”等各类助企惠企资金超8亿元,新增减税降费、退税缓费超35亿元。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8亿元、增长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工业用电量增幅始终保持无锡前列,银行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速连续25个月位居无锡第一。

  企业发展保持稳健。新增市场主体2.1万户,净增“四上”单位23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93家,数量居无锡前列。产值前100位工业企业增长11.5%。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45家、列无锡第一,创建省级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53家,7家企业获江苏精品认证,2家企业获无锡市腾飞奖。2家企业、2名企业家分获省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称号。恒兴新材实现A股上市。五经普完成清查工作,采集单位数量较四经普增长近50%。

  重大项目支撑有力。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90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20%,先科半导体、中建材电池封装材料、华润怡宝等项目建成投产,中车IGBT一期项目实现当年备案、当年开工、当年封顶,湖畔光芯、芯聚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超百亿元的灵谷化工项目正式落地,备案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列无锡第一,其中50亿元以上3个、100亿元以上2个。

  二、发展质态在固本兴新中稳步提升

  科技创新活力迸发。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升至3.3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220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547家、保持全省县市第二。中环领先获评省独角兽企业,14家企业获评省瞪羚企业。南宜环保研究院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新增科创载体68万平方米,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企业技术中心18家、均创近年新高,入选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4家,国合基地获评省级专业孵化器。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03个,完成技术合同登记超90亿元,36人入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发放“苏科贷”“锡科贷”超20亿元、列无锡第一。获批建设国家级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创建名单。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电线电缆、节能环保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定出台,地标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5%、24.7%、16.5%。新材料产业园获批省级化工园区。陶瓷、环保服务业集聚区获评省级示范区。规上文化产业单位净增17家、总数达197家、均列无锡第一,卓易信息获无锡首个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奖。“TAO最宜兴”品牌效应持续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大有秋一期、隐龙谷一期正式运营,窑湖小镇部分试运营,全国民宿大会、首届阳羡山湖音乐节成功举办,入选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全年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增长28.9%。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升,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9万亩,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5.67万亩,阳羡茶、宜兴百合等入选“国字号”农产品榜单,新增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万石跻身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要素保障高效精准。纵深推进土地使用绩效提升行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8840亩、腾退低效用地5344亩,5个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正式获批,徐舍土地资源要素综合整治提升、万石工业用地盘活试点工作高效推进。全面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坚决开展违法违规用地整改,规范土地使用3967亩。强化能源总量管控和用能预算管理,完成节能评审项目29个。银行机构新增贷款539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超25%。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成投用,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持续建强。

  三、内生动力在开拓融合中显著增强

  重点改革取得突破。主体功能区布局初步确定。28类205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事项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政银合作网点建设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纵深推进国企“一企一策”改革,市属国企营收增幅超20%,阳羡旅游集团重组到位,国控集团获评AAA主体信用等级。入选首批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7项创新机制入选典型实践案例。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实际使用外资4.4亿美元。落实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政策,进出口总量、增幅均居无锡前列,34家企业获评省、无锡国际知名品牌,2家企业通过海关AEO高级认证,进博会、广交会参展企业数和意向成交额创历史新高。赴港澳、日韩、南非、阿联酋等地开展经贸交流,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新设立产业基金13只,总规模30亿元的华平投资首支人民币基金成功落户。新开通海铁联运班列2条、集装箱班轮航线3条,年吞吐量达4万标准箱。

  区域融合步伐加快。“三路工程”主体基本完成,锡宜高速改扩建、宜长高速阳羡度假区互通加快推进,周杨公路中西段、范蠡大道北延二期开工建设,盐泰锡常宜铁路、锡宜S2线前期工作扎实开展,锡溧漕河航道桥梁提升工程有序实施,对外通道持续拓展。纵深推进“深耕上海”战略,积极参与长三角—粤港澳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建设,主动融入环太湖政务服务“跨域通办”、“一地六县”区域合作,协同发展提速增效。

  四、宜居品质在建管并举中更为彰显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论证,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规划基本编制完成。双氿三河滨水空间一期正式开放。完成房屋征收250万平方米,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0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0台,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5家。陶都科技新城“一横三纵”道路与城市主干道实现贯通,首开区支路、地下管廊工程扎实推进。梅林、王婆等区域路网不断优化,104国道环科园段等提档工程有序实施,东氿大道、赛特大道等27个重点道路交叉口完成改造,“一环四射”城市快速环线方案基本确定。改造农村道路75公里、危旧桥梁23座,新辟优化公交线路20条。建成横山、油车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涵养区,完成居民用户天然气改造3.5万户,华润风电、华能光伏送电工程建成投运。

  城乡面貌不断提升。氿南路景观提升工程基本完工,任昉公园焕新亮相,建成口袋公园3个,实施绿地新增、裸土复绿96.8万平方米,东氿新城宜居示范街区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完成30公里美丽农村路、70个村美丽农居建设。新增金紫村等6个省特色田园乡村、总数列全省第一,度假区入选首批省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试点。创成省绿美村庄6个,丁蜀、太华2个镇和茭渎、潼渚等18个村入选首批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村,乾元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精细管理持续深化。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常态长效管理,全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拆除整治违建75.2万平方米,完成八佰伴、凤凰街等综合提升示范单元建设,建成“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20个。新增停车泊位2086个,111个公共停车场实现“先离场后付费”。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建成生活垃圾四分类小区212个、省达标小区60个,新改建城乡公厕90座。大力开展“三清三治”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创成首批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

  生态底色切实擦亮。扎实开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滆湖专项整治,高标推进主要入湖河道“一河一策”整治提升,完成太湖滆湖清淤304万方,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70个,完成生态修复5500亩,新建美丽幸福河湖298条,31个国省考断面优Ⅲ、优Ⅱ比例分别达93.5%、25.8%,均创历史新高,太湖藻情近年最好。完成1189项大气治理工程,PM2.5平均浓度创监测以来最好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改善率居全省前列。8个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投用,“无废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太湖西岸环境提升项目纳入省级EOD项目库。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环科园跻身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经开区入选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度假区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五、民生福祉在普惠共享中不断增进

  民生保障持续加强。10类34项民生实事项目有力推进,323项“微幸福”民生工程高效完成。城镇新增就业超1.2万人,支持成功创业超4000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列无锡第一。完成社保扩面超6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低保、特困供养分别提标至每人每月442元、1095元、1645元。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3610行动”惠及群众超12.6万人。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平稳落地,市镇村三级医保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镇街居家养老助餐中心全部实质化运行,善卷村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新增婴幼儿托位794个,市妇幼保健院创成省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市残疾人培训中心爱德学校获评全国首批“美丽工坊”。历史遗留安置房不动产首次登记全部完成,办理产权登记近3万套。

  公共事业稳步发展。金城小学、铜峰中学等10个教育工程正式启用,东氿中学竣工交付,实验中学优化调整到位,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市中医医院晋升三级甲等。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住院功能、24小时门急诊和家庭病床服务实现全覆盖。开展文体惠民活动超3800场次,蒋南翔诞辰110周年纪念展、阳羡100越野挑战赛等活动成功举办。东氿成为全省唯一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试点。宜兴舰正式入列,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园建成投运。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创新建立“五吹哨、五报到”工作机制,市社会治理中心启动运行,金兰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开展基层突出矛盾纠纷问题专项整治,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持续稳控在较低水平,连续五年获评省金融生态优秀县。依法依规、强力有序推进“保交楼”,恒大、海伦堡、新力华晟、金科系等10个楼盘6456套住房顺利交付。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等行为,刑事案件破案率持续提升,亚运会等安保任务圆满完成。

  安全形势平稳向好。统筹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消防安全整治提升等专项行动,整改风险隐患8.8万个。持续攻坚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整治,81条县乡道安全示范提升全面完成。扎实开展天然气管网延伸拓展三年行动、完成燃气扩面413公里,餐饮场所、沿街店铺、“五类食堂”实现瓶装气动态清零。大力推进起重机械、“厂中厂”、民宿类经营性自建房等专项整治,深入开展纺织服装、电动自行车电池行业整治和餐饮场所油烟管道清洗,和桥“九小”场所整治经验全面推广。宜兴国家气象观测站、X波段天气雷达正式投用,省级应急物资前置点仓库高标建成,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增强。

  一年来,市政府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效。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开展“政府开放月”活动,如期办复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421件、满意率100%。完成审计项目27个、整改涉及问题资金8.8亿元。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各类支出12.6亿元。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

  此外,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对口支援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事务、港澳、侨务、档案史志、防震减灾、供销等工作展现新气象,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无锡和宜兴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宜单位干部职工,向驻宜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宜兴发展的广大乡贤、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宜兴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还需加快;重大产业项目招引落地势头仍显不足,“双招双引”还需加力;城市显示度和影响力有待增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还需提高;安全生产、生态保护、风险防范化解等任务依然艰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待完善;民生领域还有一些短板,教育、医疗等还未能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作风效能建设还需加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加力攻坚、对标补短,推动宜兴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成效更显。

  2024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展望新的一年,我们满怀信心地看到,一揽子稳预期、稳增长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持续集聚,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宜兴必将乘势而上实现更快发展。我们满怀信心地看到,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举措加快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优势持续彰显,助推攀高比强、跨越赶超的动能加速汇聚,宜兴必将蓄势而进取得更大突破。我们满怀信心地看到,一大批攻难点、破堵点的经验打法更加成熟,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本领持续增强,全市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的激情不断点燃,宜兴必将聚势而强创造更佳业绩。

  信心凝聚力量,实干谱写华章。新的一年,我们将坚定稳中求进的发展导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产业提质年、项目提速年、服务提优年”为抓手,不断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基础,以经济的“稳”和“进”真正挑起大梁。我们将坚定一心为民的价值取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我们将坚定克难奋进的实践指向,充分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树立“抓紧干”“多干一些”的行动自觉,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宜兴新实践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无锡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的目标要求,根据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锚定目标、奋发进取,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多作贡献,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宜兴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左右、工业投资350亿元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左右,进出口总额稳中提质,实际使用外资达到上级要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增幅保持无锡领先水平,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范围内,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

  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实体经济,构筑经济增长新引擎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力稳投资、扩内需、促转型,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狠抓项目招引建设。统筹用好精准招商、基金招商、乡贤招商、大师招商等方式,深入对接央企国企、实力民企、金融机构等资源,确保引进超10亿元项目18个、超50亿元3个、超100亿元2个。聚焦项目建设“五率”,落实领导挂钩、专班服务等机制,力促中车IGBT、顺铉新材料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湖畔光芯、华平光伏POE封装膜等项目加快建设,盛泰光科、德融光电等项目及早开工,确保新开工和竣工重大产业项目各50个以上。发挥政府和国企投资带动效应,加快“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增长。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助企纾困解难、增强发展信心,鼓励企业敢干敢闯敢投。强化企业梯队培育,实施“育小”“培精”“抓大”三大工程,力争新增市场主体2.2万户、“四上”单位380家,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超80家,企业上市实现“保1争2”。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建成智能工厂和车间10个、智能化场景10个以上,实现规上企业智能化诊断全覆盖。高质量完成五经普工作。

  建强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电线电缆、节能环保、陶瓷耐材等地标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价值链高端迈进、技术工艺高峰攀登。引导新能源、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依托中环、中车等龙头企业,瞄准氢能、半导体IDM、医疗器械等方向,持续延链补链、壮大规模,力争产值分别增至530亿元、260亿元、210亿元。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通用航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强创新研发和场景应用,积极抢占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新赛道。建成特色产业园区2个以上,打造标志性产业链核心承载区。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推进特色街区打造、消费场景升级,积极发展夜经济,加强老字号品牌挖掘和“美食之都”建设,启用特斯拉交付中心,引进首店20家以上。引育专业化运营公司,持续壮大直播经济,变网络流量为消费增量。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保障性和高品质住宅供给。大力发展文旅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消费增长点。

  二、突出科技创新,塑造跨越赶超新动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积极融入环太湖科创圈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筑发展新优势。

  提升企业竞争力。落实创新型企业“育强攀高”行动计划,高效运作科技招商服务中心,力争新增科技型企业2400家以上,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700家,培育入库“三类企业”35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1000家。深入实施“陶都之光”科技攻关计划,鼓励企业承接上海、深圳等地科创资源,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200个。支持集萃未来食品技术研究所、光敏电子材料研究所等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3.4%。

  增强载体承载力。启动实施陶都科技新城站前商务区整体工程,加快陶都科创中心二期、三期和智慧工业园一期建设,落地科创项目超50个。加快打造培源科学城等阵地,高效运营宜兴药谷、太湖西岸科创园等园区,探索建设国别合作主题园区。按照“七个有”标准提升载体建设运营水平,鼓励企业建设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新增载体面积超50万平方米、科创飞地超1万平方米,新认定市级以上载体5家。

  放大人才集聚力。升级完善陶都英才计划,出台人才分类认定实施办法。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新建一批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继续办好国际科创英才节等品牌活动,入选无锡市级以上人才项目70个。深入实施“氿子兴宜”工程,高效运作“氿知”乡贤智库。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省级试点建设,加速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一网通”平台,探索建立人才集团。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完善乡土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本土人才挖掘培养和队伍建设。

  三、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区域竞争新活力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持续做强园区阵地、造优营商环境,推动内外循环更加高效顺畅。

  稳步实施重点改革。稳妥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健全功能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培育高等级信用主体,释放资源统筹、产业集聚等整体效应。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国企做强主责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力促市属国企营收、对上贡献实现两位数增长。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加大政府专项债、特别国债等争取力度,巩固拓展EOD、TOD等综合开发模式。纵深推进“地改”行动,扎实开展低效建设用地集中连片腾退,盘活存量建设用地6100亩、腾退低效用地8000亩。深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持续提升开放水平。落实吸引外商投资24条措施,强化与世界500强企业、国际投资机构、产业促进机构的联系合作,招引重大外资项目8个以上。完善外贸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建立中小外贸企业统保平台,拓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等新业态新模式,鼓励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参加进博会、广交会、慕尼黑国际环保展等境内外展会,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深化“双联双提”工程,培育更多江海河联运特色航线,推动集装箱吞吐量稳定增长。

  着力夯实园区支撑。持续彰显环科园特色,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焕新提质,加快氢枫能源、海容电子、智慧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项目建设,促进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产业聚链成群,打造更具创新活力的高新园区。全力做强经开区能级,强化产业科创双轮驱动,推动高性能锂电池聚酰亚胺隔膜、集成电路IDM等项目落地,放大新能源、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优势,推动科产城人融合发展,加速迈进全国同类园区第一方阵。更好打响度假区品牌,以重大文旅项目为牵引,优化空间布局和业态结构,提升产业和科创承载力,全力打造“生态+产业+科创”融合发展的一流度假区。有效扩大陶瓷产业园影响,加快打造先进结构陶瓷、功能陶瓷、耐火材料等全链条产业,建设国际化非金属材料产业高地。切实用好新材料产业园资源,优化园区综合配套,推动灵谷化工等项目加快建设,精选落地一批优质项目,全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持续放大“三提三即”改革成效,深入推进“一照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一网通办”市镇村全覆盖。编制周铁大有秋、高塍环科新城等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支持力度,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理解、尊重、爱护企业家,加大本土企业和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城乡并重,建设现代城市新样板

  聚焦国际化、品质化、融合化方向,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深度融入区域发展。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方位接轨上海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加力推动“一地六县”区域合作。确保“三路工程”建成通车,加快周杨公路中西段、范蠡大道北延二期建设,正式启用宜长高速阳羡度假区互通,做好宜长高速北延、常宜高速南延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锡宜S2线建设,力促盐泰锡常宜铁路尽早开工,加快宜湖铁路工可报批,深化高铁站站房扩建方案研究。接续实施锡溧漕河航道整治,开展芜申运河航道整治前期工作。推进无锡丁蜀机场二期建设,积极融入周边世界级机场群。

  系统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落地,优化功能区控制规划成果,实现中心城区控制规划全覆盖。坚持成片更新与微更新相结合,完成房屋征收200万平方米以上,改造老旧小区6个,加快市医疗中心、中医医院立体停车楼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快速环线建设,提速五渎路南延、蒋巷路西延等路网工程,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0条。实施东氿北路风光带等工程,创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一体推进“全国最干净城市”打造和省城市管理示范市创建,继续开展区域性综合提升工作,建设“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20个,推动城市物业管理提档升级。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推进耕地有序恢复和集聚提升试点工作,建设高标准农田5.12万亩,提速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芳桥粮管所、川埠军粮站建设。加快创成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域推进省渔业现代化建设试点,支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升格国家级。强化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培育“宜兴大米”“宜兴鱻”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优质水稻基地、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力争绿优占比超75%。改造镇村道路50公里、危旧桥梁15座以上,建成美丽农村路30公里。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鼓励农房翻建改建,启动创建无锡市级以上特色田园乡村10个。“一村一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确保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达85%,培育无锡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个。持续深化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

  五、注重生态赋能,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

  持续筑牢生态屏障,有效打通“两山”双向转换新通道,坚定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精准开展环境治理。深入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实施太湖滆湖清淤545万方、生态修复9800亩,深化主要入湖河道“一河一策”整治提升、新一轮230条河道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涉磷企业整治,积极推进直播稻改机插秧,全面完成“治本清源”达标区建设,加快经开区、官林等工业污水处理厂新改建,实现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推动太湖水质持续好转、实现更高质量“两保两提”。系统推进大气治理工程,继续推广“绿岛”模式,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完善秸秆、蓝藻等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体系,推进工业固危废协同处置项目,加快建设“无废城市”。

  聚力深化双碳实践。持续巩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探索竹林碳汇资源开发,推进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实行排放总量指标减量替代及交易管理,探索农业减排、湿地建设与工业环境容量置换转化。加强“两高”项目清单化动态管理,鼓励清洁能源替代使用,更好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发挥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作用,支持企业绿色化改造,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探索区域集中供能模式。

  全面打响文旅品牌。立足自然禀赋做好“生态+”文章,推动窑湖小镇、大有秋等项目高效运营,扎实推进雅达、唐贡茶文化村等项目建设,加快竹海、善卷洞景区改造,积极创建5A级景区,整体提升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制定出台陶瓷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及三年行动方案,正式运营陶二厂、黄龙山地质公园,加快建设木石国际紫砂陶数字文化产业园,高标准推动陶瓷博物馆焕新提升,高水平办好第十二届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全力擦亮“中国陶都、世界陶醉”品牌。精心筹办东坡文化节,打响“苏东坡第二故乡”IP。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宜兴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极承办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

  六、立足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促进富民增收。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强化就业政策扶持和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就业重点人群“技能+就业”专项服务计划,加强紧缺工种、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培训,促进更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持续擦亮“创响宜兴”品牌。多途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动产业富民、技能富民、政策富民,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群体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强化民生保障。深入推进社保精准扩面,力争灵活就业人员、企业职工等群体“应扩尽扩”。落实医保待遇清单制度、门诊共济保障制度,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和村社区医保公共服务点建设。深入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3610行动”,建优“物质+服务”多维救助模式。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积极解决军人“三后”问题。加大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更好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提升教育水平。加快江南大学宜兴校区二期、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宜兴校区建设,支持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提质,建强宜兴技师学院,推动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贯通发展。支持省宜兴中学、宜兴一中分别创建省高品质示范高中、特色高中,建成投用宜兴一中周铁分校、东氿中学、悲鸿中学,加快推进东坡中学、梅林小学、王婆幼儿园等学校建设。探索实行紧密型教育集团模式。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水平。

  建设健康宜兴。统筹开展健康宜兴专项行动,力争实现国家卫生镇、省健康镇全覆盖。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老院区利用、新徐舍医院等工程,继续实施“三名”战略,强化等级医院、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加强慢病管理,开展肿瘤标志物免费筛查。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引育优质养老服务品牌,力争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达50%。持续开展托育扩容行动,新增托位524个。

  七、强化底线思维,开创安定和谐新局面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巩固农村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厂中厂”等领域攻坚成效,重点关注“两易一密一新”场所,全面排查化解社会面小场所安全风险隐患,研究加强光伏等新领域新业态安全监管,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优化完善重点区域消防站布局,持续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力量配备,切实提升消防救援水平。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精网微格”工程,完善“五吹哨、五报到”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四源”治理中心试点建设。打好信访领域源头治理、规范秩序、质态提升“三大攻坚战”,提高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智慧警务”和群防群治工程建设,严厉打击、严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构筑更高水平“平安宜兴”。

  抓牢风险防范化解。密切关注新型非法集资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健全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全面完成“保交楼”重点任务,持续加强房地产企业和资金监管。筑牢食药安全防线,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积极研发应用预警数据模型,精准防范应对突发事件、极端天气,全力提高智慧防灾减灾水平。加强欠薪、劳动纠纷、涉法涉诉等突出问题化解,确保社会大局和谐安定。

  各位代表!新的使命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把党的领导全面、系统、整体地落到实处。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无锡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坚定不移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坚持依法行政,提升法治水平。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权力监管、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把政府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高效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务公开能力水平。

  注重创新突破,增强服务效能。拿出开拓者的担当、奋进者的姿态,以改革创新引领思想破冰、行动破题、发展破局,真正做有创造力的执行者。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实践中更好提升本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数字化政务服务体系。

  强化正风肃纪,筑牢廉洁防线。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纠“四风”与树新风并举,推进作风建设常态长效。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严格防范和严肃查处重点领域、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加强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一般性支出,做到“习惯过紧日子”,全力打造务实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东风正劲,重任千钧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宜兴市委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笃行不怠,担当作为、勇毅前行,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多作贡献,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宜兴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