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巷镇

杨巷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动态
红印杨巷 美丽河湖 | “小河道”筑就“大幸福”
来源:杨巷镇  发布时间:2024-09-21 13:56:21   [ ]   浏览次数:

  “小河道”筑就“大幸福”

  ——从景观河之变 看农村治河“幸福模样”

  炎夏缓缓去,人间秋意来。正值暑退秋凉之际,位于宜兴市杨巷镇英驻村、长约330米的村级河道——景观河两岸青草葱郁、花朵澄黄娇艳、开得正盛。

  地处杨巷镇西北角的英驻村,与常州市金坛区、溧阳市相邻,下设9个自然村,辖区面积6.5平方公里,农户851户,常住人口约1150人,村民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业,集体经济较为薄弱。

  

  系统治理  让幸福感可触可及

  如今的景观河,蜿蜒曲折,是镶嵌在英驻村西北角的一道绿色长廊。漫步河边,览河赏风光、观鱼听鸟鸣,目之所及、皆自成景。小而美的景观河,气质独特,是村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鲜为人知的是,景观河最初只是村东一个发臭的积水潭。村民们傍水而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入河,河道内水生植物泛滥,部分村民甚至为方便家禽生长,直接在河道中圈养家禽,导致河水发臭变色。暴雨天气,垃圾随着上涨的河水飘散;高温天气,河道两侧则臭气熏天,村民苦不堪言。

  2016年以来,英驻村先后投入80余万元,对景观河进行提升。拆除河道管理范围内非法圈养15个,清淤疏浚5250立方米、堤防加固700余米、岸坡整治绿化1500平方米。扩大过水断面,河道宽度由6米扩展到10米,通畅水系结构,拆坝为涵、改路为桥,将围绕村庄的7个小塘如珍珠般串联起来,与英驻河相通。“水活起来了,不臭了”是周边居民的最直观感受。

  

  在活水畅流的同时,英驻村结合水美乡村建设,挖掘农村河道自然特色以及乡土文化,以“人水和谐、保护田园风貌”为宗旨进行整体布局,建设凉亭1座、亲水景观步道100米、景观绿化2806平方米,周边道路硬化600平方米,配套建设1个篮球场,让昔日“积水潭”变成家门口的“幸福河”。

  一套河道治理的组合拳,使原先的“痛点堵点”变成如今的“景点亮点”。河道环境提升了,村民亲水、休憩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还有了有氧健身运动的充裕空间。

  傍晚时分,村民们三三两两听着蝉鸣、吹着晚风在景观河的亲水步道上散步,走到曲径通幽处的河中心凉亭坐下来小憩一番、闲话家常;放假归来的学生们在附近篮球场上挥洒青春的汗水,偶尔河畔还有“送戏下乡”、流动演出等文艺汇演。景观河的新颜新貌,撬动了英驻村民生改善的“大幸福”。

  综合管护 让美景常驻长留

  景观河建成以来,至今仍保持良好的环境面貌,其中离不开多方力量对美丽河湖的共同守护。按照“镇级河长抓治理、村级河长抓管护”的责任体系,镇村级河长在平时巡河履职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常态保洁机制”建设。英驻村每年投入18余万元聘请市场化保洁公司对村内河道进行管护,确保“日日自查保洁、交办问题3个工作日内整改到位”,通过河长交办、强化考核等形式对保洁单位进行管护经费的奖惩,确保管护主体职责履行到位。

  

  2022年起,杨巷镇积极推行“全要素”网格社会化治理,探索利用“网格治巷”微信小程序,动员网格员、村民等发现并及时上报身边的河道环境问题,在划分的小片区域内多了几双巡查的“眼睛”,助力河道问题前置反馈、及时处置。英驻村共有15名这样的网格员,秦丽芳便是主动参与其中的一位。在一个雷暴天之后,秦丽芳发现一棵柳树被大风刮倒在河里,她立刻拍照进行上报,村委接到工单后,2小时内就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清除。村民都说,现在有了“高科技”,服务效率更高了,值得点赞。

  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的落地生根,更是唤醒村民共治热情。每月的党员集中评议中,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管好护好的村民能获得文明积分,每月可凭积分兑换食用油、洗发露等生活用品,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村民有了自己的管护塘、责任地,从过去想要“自私”占有河道范围内的公共区域,到自觉、自动地维护家前屋后的整体环境。2023年开始,英驻村在更新设置日常垃圾桶的基础上,在每个自然村都固定设置了1处大件垃圾集中堆放点,并定期清理转运,村民的建筑垃圾、大件垃圾有了去处,从根子上解决了垃圾投扔乱堆行为。杨巷镇正悄然发力,从“河长”至“网格员”、再扩展至“群众”参与水环境治理的新格局,近年来涌现出赵家圩河、南塘湾、宋安河等一批美丽幸福河湖,以点带面推动水美乡村颜值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