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石镇

万石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动态
《荔枝新闻》报道我镇“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
来源:万石镇  发布时间:2025-03-31 08:00:00   [ ]   浏览次数:

  

《荔枝新闻》报道我镇“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

  宜兴市万石镇万善社区苏家小区作为2014年建成的拆迁安置小区,现有居民331户、常住人口968人,总体呈现出老年群体较多、流动人口结构复杂等特点。针对基层治理难题,去年以来万石镇将“把支部建进小区”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全局性、牵引性工程,成立万石镇万善社区苏家小区党支部,依托新建的苏家小区党群服务驿站,聚力打造“舒心桥”党建品牌,创新“三全三化”工作法,通过干部下沉、数字赋能等举措,打造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样本。

  干部下沉深耕治理“责任田”

  “小区的治理离不开干部的引领和参与。”苏家小区党支部书记卢孝良表示。为此,苏家小区建立健全“镇党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择优选择退休村书记、社区“两委”成员、联合执法队伍等方面党员担任支部委员,吸纳物业公司、志愿服务队及先进典型中的优秀党员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形成了组织在基层扎根、力量在一线汇聚的治理格局。推动“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向小区延伸,构建“小区、联合执法站点、镇级部门”三级吹哨体系,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把问题化解在居民家门口,累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行动38次。组建“镇领导班子成员+中层正职+年轻干部”工作组,实现服务供给“零距离”。下沉小区开展矛盾调解、信访接待、政策宣传等工作;中层干部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进网格 千件实事进万家”行动,带服务、带任务下沉小区,解决难点问题;年轻干部依托“青创力·知行学堂”,开展“安全教育进楼道”、“垃圾分类解读”等活动20余场。随着小区党支部建设全面铺开,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治理成效正在显现。截至目前,工作组已解决实际问题26个,12345工单数量、重复投诉率分别同比下降2.7%、3.2%,让居民切身感受到“小事不出楼栋、难事不出小区”的服务质效。

  数字赋能织密基层“智治网”

  万善社区持续织密数字赋能的智治网,以数字化手段全面提升社区“智”理能力。通过升级“镇指挥中心—网格员手机端APP—群众小程序”三级“万事通”数字治理平台,构建起民情诉求办理的立体网络,实现“以智促治”。线上方面,小程序特设“我参与”“我发声”功能模块,将民生服务搬上云端,居民只需指尖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上报、进度追踪和满意度评价等,形成“上报—分流—处置—反馈”的智慧闭环。线下方面,“书记接待日”每周固定开放,支部书记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纾解民忧;“舒和议事厅”里,不同群体的代表与小区居民汇聚一堂,围绕矛盾调处、小区自治及困难帮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共同为小区的美好未来出谋划策;由“江苏好人”许解平带头组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逐户走访,全方位了解民生诉求。“群众指尖点单、干部脚下生风。数字赋能不是取代‘面对面交流’,而是让服务更精准、治理更高效。”万善社区党支部书记任春介绍说道。截至目前,居民反映较多的充电桩安装、停车位增划等“微幸福”项目已完成10余项,“事事有回音”的数字治理实践,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智治”温度。

  服务优化架起党群“连心桥”

  苏家小区党支部依托360平方米党群服务驿站,紧扣“一老一小一新”三大群体需求,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服务体系,以精细化项目促进代际共融的社区生态建设。面对日益凸显的老龄化问题,支部将老年人的生活、娱乐与健康置于首位。特设“善美食光助餐服务点”,通过集中就餐与区域送餐双模式,有效破解老年人用餐难题;同时打造“银龄聚乐所”,通过设置血压检测、健康咨询窗口,配备影视播放区、图书阅览角等场所,形成生活照护与社交娱乐相融合的适老化生活圈。“现在不用愁做饭,还能和老街坊下棋写书法,日子越过越舒心!”正在用餐的赵奶奶提起驿站连连称赞。针对流动儿童多、家长照顾难的问题,社区依托“陶都木兰家驿站”开设“四点半课堂”和“七彩公益暑期托班”,不仅辅导课业,还开展传统文化体验、爱国主题实践等20余场活动,为孩子们打造家门口的公益课堂,极大缓解了双职工家庭压力。家长张女士满意地表示:“孩子在这里既能学技能,又能完成作业,我们上班更安心了。”此外,社区还设立“暖心驿站”,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充电、饮水等便利,并引导他们参与基层治理,化身“移动哨兵”,协助解决卫生死角、乱堆乱放等小区问题25起,让基层治理在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中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万善社区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蹚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善治之路。如今,“有需求到驿站、有困难找党员”成为居民共识,“舒心桥”党建品牌正持续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老有所乐、幼有所教、难有所帮”的幸福愿景照进现实。下一步,万善社区将永葆为民服务初心,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的社区治理体系,持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