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2025年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健康惠民服务活动在城区蛟桥河步行街举行,通过宣传手册发放、实例讲解、展板展示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知与防范意识。长期以来,我市多管齐下,筑牢全市血防“安全网”,自2017年达到江苏省血吸虫病消除标准考核后,维持血吸虫病消除状态。
4月7日至4月13日是第二个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主题为“消除血吸虫病危害,守护人民健康”。血吸虫病由血吸虫寄生人体引发,主要通过接触含尾蚴的疫水传播,可引发肝脾肿大、腹水等严重并发症。我市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繁殖,致使血吸虫病曾在我市广泛流行。据市疾控中心统计,我市历史累计病人7万余人,累计钉螺面积1645万平方米。长期以来,我市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工作方针,查灭钉螺、整治环境、救助病患,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我市通过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考核,2017年达到江苏省血吸虫病消除标准考核,并维持血吸虫病消除状态。
为进一步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链,近年来,市疾控中心持续推进“智能血防”管理模式建设,逐步实现信息平台数据库实时更新、有螺环境北斗(GPS)精准定位、智能警示杆语音提醒、AI智能识螺、机械清障自动化以及无人机灭螺等数字科技的推广应用。截至目前,我市已有7个镇的血防重点环境安装智能语音视讯警示杆共20个。同时,引进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AI智能识螺技术,在AI智能识螺App上,“一站式”实现钉螺位置、数量、种类和尺寸识别,相较于原始的人工肉眼辨识,大大提升了区域内有螺环境钉螺查全率和查准率。